“歡迎大家的到來!”8月20日下午兩點,青島市市南區(qū)圣德夕陽紅養(yǎng)老院門口,牛奶、水果、面包在袋子里發(fā)出細碎的碰撞聲。盛夏的陽光被海風吹得柔軟,六名成員學子共同在院門口留下了第一幀溫暖的畫面。

圖為影動夕陽基層志愿實踐團全體成員合影留念 韓森奧 供圖
把“禮物”裝進心里
早在7月初,團隊成員志同道合。成員們決定用“連線涂色”激活認知,用紅色合唱喚醒記憶,用賀卡傳遞祝福。大家“AA制”湊份子;水果挑軟的、牛奶挑高鈣的、面包挑無蔗糖的——我們希望禮物先被牙齒接納,再被腸胃消化,最后被心臟收藏。橫幅、賀卡、畫筆提前打包,圣德夕陽紅負責人孫靜反復叮囑:“我們不是去‘表演’,而是去‘陪伴’;別急著拍照,先學會傾聽。”

圖為影動夕陽實踐團與老人們一起連線作畫 趙梓潔 供圖
一條線,連起兩代人的童年
活動正式開始前,負責人王霞領實踐團成員們穿過走廊,推開多功能室的門,幾位老人齊刷刷抬頭,眼睛一下子亮了。
成員們把A3紙鋪成長龍,紙上印的小兔子、西紅柿、小軍艦正靜靜等待著爺爺奶奶們的連線與涂色。失能失智的奶奶握筆不穩(wěn),隊員小韓半蹲下來,右手包住奶奶的手背,左手托住奶奶的手腕,像教小學生一樣輕聲數節(jié)奏:“一、二、三——連!”黑色線條慢慢顯形,奶奶忽然咯咯笑起來:“原來是我家養(yǎng)的那只長耳朵!”那一瞬,成員小韓仿佛看見童年的她蹦蹦跳跳跑向現在。

圖為成員小韓幫助奶奶連線畫圖 李柯瑩 供圖
歌聲穿過八十年的硝煙
桌椅被推向兩側,我們站成一排,爺爺奶奶圍成半圓。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第一句剛落,坐在第一排的一名百歲老海軍爺爺挺直腰板,用沙啞卻鏗鏘的聲音跟唱。他的目光越過我們,望向窗外的碧海藍天。
三首歌結束,掌聲遲遲不肯落下。爺爺招招手示意成員們靠近,指著胸前的紀念章問:“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多少周年?”
“八十周年!”實踐團成員們異口同聲。
爺爺笑了,皺紋像勛章排列,說完,他顫顫巍巍舉起右手,敬了一個軍禮。那一刻,海風穿堂而過,歌聲、掌聲、呼吸聲全部靜止,只剩心跳在胸腔里轟鳴:信仰原來可以如此具象,它就掛在一位百歲老人的眼角,亮晶晶。

圖為百歲海軍爺爺指給成員們看勛章 張默涵 供圖
把說不出口的愛,折進紙里
實踐團成員們提前一周把彩色卡紙疊好,用毛筆寫下“福”、“壽”、“安康”。
“奶奶,這是給您的,愿您胃口常開。”
“爺爺,這是給您的,愿您每天想起高興的事。”
其中有一位奶奶笑著跟成員們分享,年輕時因條件有限沒能上學,退休后不愿留有遺憾,便跟著電視、字典一點點自學認字,如今不僅能順暢讀文,還能給遠方的晚輩寫信。她捧著賀卡,逐字逐句讀完上面的祝福,嘴角的笑意不斷擴大,隨后小心將賀卡收進隨身的布包里,那份對文字的珍視、對禮物的喜愛,讓成員們格外觸動。
成員們忽然明白:賀卡很輕,卻能壓住時間。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奶奶們送賀卡 贠玉蓮 供圖
把瞬間定格成永恒
“三、二、一——笑!”
快門聲留住兩張合影:一張是白發(fā)與黑發(fā)肩并肩,一張是六名大學生的剪影。

圖為圣德夕陽紅負責人、老人們與影動夕陽實踐團合影留念 劉芳瑜 供圖
讓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傍晚,實踐團成員們走出圣德夕陽紅,回頭望,整座樓燈火通明,像一艘停靠在時光里的郵輪。圣德夕陽紅負責人孫靜同成員們說:“很少有從城陽那邊來市南的志愿者,我知道的你們是第一個。”成員們突然明白,志愿服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這個過程不僅是付出,更是收獲。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天實踐團成員六個人的臂膀還稚嫩,卻愿意做一根接力棒,把“尊老”的火炬?zhèn)鬟f給更多人。因為我們深知:讓夕陽更紅,不是為了拍照好看,而是為了讓信仰常青,為了讓未來的我們,也被這樣溫柔以待。
----謹以此文,獻給圣德夕陽紅的爺爺奶奶們,也獻給所有愿意把時間分給時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