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愛國情懷與鄉土文化傳承深度融合,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提升服務能力,8月11日-20日,建工學院“紅星閃耀”愛國主義實踐團赴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中墩村,開展以“尋根鑄魂・筑夢鄉村”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活動期間,實踐團與中墩村村委正式簽訂合作協議,舉行“馬鞍山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為校地協同推進鄉村文化保護與振興搭建長效合作平臺。
扎根鄉土:掛牌基地筑平臺,搭建橋梁聯實踐 8月12日上午,“馬鞍山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在中墩村村委會廣場隆重舉行。中墩村村委副書記楊忠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曹文華,馬鞍山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鄭選斌、輔導員楊文鈺、實踐團全體成員及村民代表共同出席儀式。
儀式上,楊忠和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詳細介紹了中墩村的歷史沿革、文化資源及鄉村振興發展規劃,指出中墩村擁有豐富的徽州古建筑、非遺技藝與紅色記憶,卻面臨文化傳承乏力、宣傳推廣不足等難題,“實踐基地的建立,為我們搭建了‘校地合作’的新橋梁,期待建工學子能帶來青春智慧,助力古村煥發新活力”。
鄭選斌在致辭中強調,實踐基地是學院延伸思政教育課堂、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載體,“我們希望以掛牌為起點,讓學生在中墩村的山水人文中‘沉浸式’學習,將課堂知識轉化為服務鄉村的實際能力,同時為中墩村的文化保護與發展注入青年力量,實現‘育人’與‘助村’的雙向共贏”。隨后,中墩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曹文華、村委副書記楊忠和與馬鞍山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鄭選斌、輔導員楊文鈺共同為實踐基地揭牌,紅色牌匾的落地,標志著馬鞍山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與中墩村的合作正式邁入常態化、長效化新階段。
多維實踐:尋根鑄魂守初心,青春賦能履使命 掛牌儀式后,實踐團圍繞“感知文化根脈、追尋紅色印記、傳承匠心技藝、賦能鄉村振興”四大模塊,在中墩村開展了為期10天的深度實踐,讓愛國情懷在具體行動中落地生根。
文化尋脈:感知基因解碼路,探尋徽州底蘊深 8月11日實踐首日,實踐團便以“徽州夜話”開啟文化探尋之旅——村中長者圍坐院中,講述中墩村的古老傳說與傳統習俗,從“古村保衛戰”的歷史故事到“耕讀傳家”的祖訓家風,讓團員們初步觸摸到鄉土文化中的家國情懷。
8月12日掛牌儀式后,實踐團在學院黨總支書記鄭選斌、輔導員楊文鈺帶領下,探訪徽派古建筑,在解說員的引導下細品徽派建筑標志性非遺技藝--“三雕”(石雕、磚雕、木雕):門旁抱鼓石的石雕卷草紋流暢有力,照壁上的磚雕山水人物鮮活呈現古時生活,梁柱間的木雕龍頭傳神靈動,每一處紋路都訴說著徽州人對吉祥的向往與對生活的熱愛。
在村文化站,團員們分組調研徽州器物、節慶習俗,梳理村莊發展脈絡并撰寫文化調研報告。實踐團還親手制作徽州糖糕,在揉面、塑形、蒸制的過程中,不僅了解到糖糕作為節慶美食承載的“甜蜜團圓”寓意,更從親手制作的香甜中,初次觸摸到非遺文化的煙火氣。
紅色追尋:印記于心礪壯志,情懷家國植厚土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皖南留下了哪些戰斗足跡?”“改革開放以來,中墩村發生了怎樣的變遷?”帶著這些問題,實踐團走進譚家橋鎮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通過瞻仰革命文物、聆聽英雄事跡,重溫皖南地區的革命斗爭史,感悟革命先輩“為國犧牲、矢志不渝”的堅定信仰。在聶家山老黨員家中,團員們開展“口述歷史”訪談,74歲的老黨員程水龍(1951年出生,1969年入黨)摩挲褪色黨徽,回憶之前冒雪送前線物資的經歷,緊握雙手道出“黨員的命是老百姓的”的初心,還捧出珍藏黨徽叮囑傳承精神,并帶領參觀聶家山紅色展陳館,臨別囑托守護文化根脈、肩負復興使命。老人的講述與囑托,讓紅色基因深植學子心中,成為新時代奮進的精神動力。
技藝傳承:匠心守護瑰寶藝,文脈延續永流芳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能剪出徽州山水,也能剪出家國情懷。”在非遺傳承人胡春霞的指導下,實踐團系統學習徽州剪紙技藝,同時通過交流深入了解剪影中蘊含的吉祥寓意、地域文化符號,逐步掌握剪紙的構圖技巧與文化內涵。此外,團員們還走進傳統手藝人家中,學習竹編、木制器物制作,在刨木、編織的過程中體會“慢工出細活”的匠心。針對非遺傳承面臨的“斷層危機”,實踐團分組策劃“我為非遺代言”方案,設計短視頻腳本、撰寫宣傳文案,其中“剪紙+古建”的文創設計思路,得到了胡春霞的高度認可,“年輕人的創意,能讓老手藝‘活’在當下”。
鄉村振興:青春建功獻智慧,中墩未來共譜寫 “實踐的最終目的,是把愛國熱情轉化為服務鄉村的實際行動。”8月18日,實踐團開展“我為中墩做件事”志愿服務活動:在文化傳承方面,團員們與村民共同制作魚燈,歷時6小時完成框架搭建、貼紙彩繪,為村莊傳統文化活動添磚加瓦;在環境美化方面,大家手持掃帚、鐵鍬,清理村莊公共區域垃圾,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并對古橋周邊雜草進行清理、設置保護標識;在宣傳推廣方面,實踐團為村內民宿拍攝宣傳短視頻,用鏡頭展現中墩村的古建之美、山水之秀,助力鄉村文旅發展。
豐碩成果:情系熱土話新篇,校地攜手謀發展 8月19日晚,實踐團在中墩村舉辦“尋根鑄魂”成果展示會,村民代表、村委干部與實踐團成員齊聚一堂,共話實踐收獲。會上,團員們通過PPT展示文化調研與口述史成果,分享非遺學習心得與推廣方案,播放自制的鄉村宣傳短視頻;由團員們編排的“徽州文化情景劇”,生動再現了中墩村的歷史變遷,贏得現場陣陣掌聲。8月20日上午,實踐團舉行成果匯報展演,將整理好的調研報告、口述史資料、影像素材正式交付中墩村村委,為后續合作奠定基礎。
“這次實踐不僅讓我們讀懂了徽州文化,更明白了‘愛國’不是口號,而是守護文化、服務鄉村的實際行動。”實踐團成員程旭天在總結中說道。中墩村村委副書記楊忠和表示,將以實踐基地為依托,持續與建工學院開展合作,“期待更多學子來中墩村,一起守護古村、發展鄉村”。
據悉,建工學院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校地協同”實踐育人機制,定期組織學生赴中墩村開展文化調研、支教幫扶、文創開發等活動,讓青年學生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錘煉本領、增長才干,以青春之力書寫“尋根鑄魂、筑夢鄉村”的新篇章。
(撰稿:楊文鈺 審核:鄭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