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三下鄉社會實踐號召,關注鄉村兒童心理健康成長,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現代服務學院“青衿志遠·耘夢鄉途”社會實踐隊于2025年7月8日在九江彭澤縣開展以“合理表達憤怒”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課程。支教隊員們結合自身心理學專業知識,通過生動案例和互動體驗,引導孩子們學會正確處理憤怒情緒,為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助力。
案例剖析——“憤怒的小火山”
“當玩具被搶走時,你會怎么做?是大哭大鬧,還是默默走開?”課堂伊始,實踐隊隊員以“憤怒的小火山”為比喻,結合“小明因被同學嘲笑而動手打人”“麗麗被誤會后摔東西發泄”等貼近兒童生活的案例,讓小朋友們直觀看到錯誤表達憤怒的方式——比如罵人、打架、摔東西、冷戰等,這些行為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傷害自己和他人。隨后,隊員們通過對比案例,講解“可以這么做”:比如用語言清楚說出自己的感受“你剛才的話讓我很生氣”,或者暫時離開沖突場景冷靜一下。小朋友們認真傾聽,不時點頭,逐漸明白“憤怒是正常情緒,但表達需要找對方法”。

圖為心理健康課堂
情景模擬——“我的情緒我做主”
為讓小朋友們更好掌握方法,實踐隊隊員設計了情景模擬環節。隊員們扮演“搶玩具的同學”“誤會他人的伙伴”,邀請孩子們上臺嘗試用正確方式表達憤怒。“請你把我的書還給我,不然我會生氣的。”“我現在有點難過,想先安靜一會兒。”小朋友們在模擬中大膽練習,從一開始的羞澀猶豫,到后來能清晰說出自己的想法,課堂上掌聲不斷。

圖為心理課堂實踐隊隊員與小朋友互動
情緒宣泄角——“給憤怒找個出口”
“憤怒憋在心里會像氣球越鼓越大,我們需要合理發泄。”實踐隊隊員特意設置“情緒宣泄角”,提供軟枕頭、涂鴉墻和“情緒日記本”。小朋友們可以通過拍打枕頭釋放壓力,在涂鴉墻上畫出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或在日記本上寫下心里話。“畫完之后,感覺心里舒服多了。”一位小朋友笑著說。
此次“合理表達憤怒”心理健康課,讓鄉村孩子們學會了管理情緒的實用方法。高校心理專業力量下沉鄉村,突破了基層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短缺、課程體系薄弱的雙重瓶頸。這種‘理論+實踐+跟蹤’的模式,為鄉村兒童心理關愛提供了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現代服務學院“青衿志遠·耘夢鄉途”社會實踐隊將繼續提升自我專業知識,關注鄉村兒童心理需求,用專業與愛心陪伴他們健康成長,讓陽光照進每一顆童心。
(通訊員:黃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