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普通話不僅能方便生活,更是打開交流大門的鑰匙。” 在喀什市和諧西路社區,塔里木大學實踐團隊將主題宣講與深度采訪相結合,通過 “講” 與 “聽” 的雙向互動,讓普通話推廣工作既有理論指導,又有情感共鳴,在社區掀起新一輪學習熱潮。
宣講環節,團隊成員以 “普通話 —— 連接你我他” 為主題,通過數據對比、案例分析,展示普通話在促進經濟交往、增進民族情誼中的重要作用。當講到 “社區電商服務站的商戶因會說普通話,將核桃銷往全國”“年輕人用普通話在網上直播帶貨,帶動鄉親增收” 等本地案例時,現場居民頻頻點頭。團隊成員還現場演示了如何用普通話清晰表達需求、有效溝通意見,讓居民直觀感受到語言的實用性。
宣講結束后,“一對一” 采訪隨即展開。團隊成員分成 5 個小組,深入居民家中、商鋪攤位、社區服務點,與居民面對面交流。在社區超市,店主李姐告訴采訪隊員:“以前外地游客來買東西,我說方言他們聽不懂,只能靠比劃。現在我能說普通話了,游客不僅買得多,還會問喀什的景點,我推薦起來也得心應手,生意比以前好三成!”
采訪中,團隊特別記錄了居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平翹舌不分”“前后鼻音混淆”“詞匯量不足” 等問題被一一梳理。針對這些痛點,團隊現場給出建議,如通過聽新聞、跟讀課文糾正發音,利用手機 APP 進行詞匯積累等。居民們紛紛拿出紙筆記錄,不少人還添加了隊員的微信,方便后續請教問題。
實踐團隊將宣講內容和采訪素材整理成《和諧西路社區普通話學習指南》,涵蓋政策解讀、學習方法、居民故事等內容,免費發放給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熱孜萬古麗說:“先聽宣講學方法,再看別人的故事受鼓舞,這樣的推廣方式讓我們學得明白、學得有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