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塔里木大學實踐團隊走進喀什市和諧西路社區,以主題宣講的形式開展普通話推廣活動,用生動案例和實用技巧點燃居民學習熱情,讓普通話學習的種子在社區落地生根。
宣講現場設在社區文化廣場,實踐團隊成員結合社區居民日常生產生活場景,精心準備了 “普通話與生活” 主題分享。團隊成員從 “買菜時如何清晰詢問價格”“就醫時怎樣準確描述癥狀” 等貼近生活的案例切入,講解普通話在便利生活、促進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大家看,‘這個蘋果多少錢一斤’和方言表達相比,能讓來自各地的商販都快速理解,這就是普通話的魅力。” 她邊說邊示范,還邀請居民現場模仿,互動中消除了大家對開口說普通話的畏懼心理。
針對社區中老年人較多的特點,團隊成員專門準備了 “家庭溝通” 專題宣講,通過講述 “用普通話給遠方子女打電話”“輔導孫輩寫作業” 等場景故事,讓老人們意識到學好普通話能拉近親情距離。“以前跟在外地工作的兒子視頻,總怕說不清楚,有時候急得直擺手。” 居民張阿姨聽完宣講后主動發言,“今天聽了這些例子,我也想好好學,下次跟兒子好好嘮嘮。”
宣講中,團隊還穿插了 “普通話小知識” 環節,通過趣味問答的方式講解易讀錯的字詞、常見的語法問題,幫助居民糾正發音習慣,F場發放的《日常普通話實用手冊》收錄了購物、就醫、社交等場景的常用對話,配上拼音標注和方言對照,成為居民們爭相領取的 “學習法寶”。
社區主任表示:“這樣的宣講接地氣、有溫度,把普通話學習和居民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大家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為我們社區的普通話推廣工作注入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