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與“雙碳”目標號召,精準破解農村清潔供暖難題。7月1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筑建格桑花”暑期社會實踐團在肖勇、李振老師帶領下,赴陜西省咸陽市東巷村、王橋村開展清潔供暖改造專項調研。旨在通過實地走訪與數據分析,探索適合農村地區的低成本、高效能清潔供暖方案,助力鄉村持續性發展。

在調研準備階段,實踐團精心設計了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重點圍繞供暖設備補貼政策、運行成本及房屋保暖性能三大核心議題。在當地村支書田恒量、趙崇友大力支持下,實踐團成員分為若干小組深入農戶家中,通過面對面訪談、實地測量等方式,系統采集了農村清潔供暖的第一手詳實數據。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重點考察了農村住宅的建筑特點,發現普遍存在的房間層高偏高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房屋的保溫性能。通過系統記錄暖風機、傳統燃煤鍋爐、生物質能暖氣等不同供暖方式的運行參數,并充分聽取村民對供暖效果、經濟性和使用便利性的反饋意見,實踐團準確識別出農村供暖的痛點,為后續優化供暖方案、提升居住舒適度筑牢了實踐基礎。

調研結果顯示,當地農村住宅仍以傳統土磚結構為主,建筑簡陋、熱工效能較差,不僅導致供暖能耗偏高,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盡管村民對清潔供暖政策的認知度不高,但對其環保價值表現出較高的接受度。作為果樹種植區,當地長期采用秸稈直燃的粗放供暖方式,既造成生物質資源浪費,又帶來環境污染和火災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受村莊老齡化嚴重、集體經濟薄弱等因素制約,村民對初裝補貼和運行費用敏感度較高。目前,盡管政策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戶負擔,但設備維護成本高、補貼持續性不足、建筑本體能效低下等關鍵問題,仍是制約清潔供暖推廣的主要瓶頸。

此次調研標志著“筑建格桑花”團隊深入鄉村實踐的重要開端。團隊始終秉持“科技賦能民生”的理念,致力于將高校科研優勢與農村實際需求相結合,切實推動清潔供暖改造這一惠民工程。下一步,團隊將基于調研數據開展深入分析,重點聚焦經濟適用、維護簡便的清潔供暖解決方案,為鄉村供暖方案優化遞交一份美麗的答卷。
來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