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鄉村,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為響應“法治鄉村”建設號召,讓法律知識走進田間地頭,河南城建學院法學院法韻鄉村宣講團的6名大一學子,懷揣著對法治理想的赤誠,奔赴平頂山市東留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以“青春之力傳法韻,法治之光暖民心”為口號,用專業知識為村民們送上了一場場接地氣、有溫度的法律宣講。
活動前期,團隊成員們在村委會會議室進行了充分的研討與準備,深入學習相關法律知識,精心打磨宣講內容和形式,力求讓法律知識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傳給村民。
在村民的小院里,宣講團成員們化身“普法小講師”,用通俗易懂的方言、生動鮮活的案例,向村民們講解電信詐騙的常見套路。從“冒充公檢法”到“虛假投資返利”,他們結合近期發生的真實案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識別騙局、守住錢袋。“以前總聽說有人被騙,今天聽孩子們一講,心里透亮多了!”一位村民笑著說,手里還緊緊攥著宣講團發放的《防詐騙手冊》。
除了反詐宣講,鄰里糾紛調解也是此次活動的重點。針對農村常見的宅基地界限、贍養義務、小額債務等矛盾,宣講團成員們結合《民法典》相關條款,通過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等形式,引導村民們明白“遇事找法、解決靠法”的道理。
活動中,學子們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者,更是鄉村故事的傾聽者。他們走村入戶,在樹蔭下與村民拉家常,記錄下大家對法律幫扶的實際需求;在田間地頭,幫農戶干農活、話豐收,用青春活力拉近與村民的距離。“第一次把課本上的法條轉化成村民能聽懂的話,看到他們眼里的認可,突然覺得學法律特別有意義。”宣講團成員王沛霖說,這次實踐讓她深刻體會到“法治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溫暖的守護”。
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這群大一法學生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知識服務社會,讓“法韻”浸潤鄉村,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光芒。他們表示,未來將繼續帶著這份初心,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讓青春力量與法治中國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