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崗鎮姜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熱土上,巢湖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文化傳承之光與溫情關愛之力,正交織出動人的鄉村振興圖景。7月2日,該校“中華文化傳承團”奔赴此地,以柳編非遺傳承為筆、留守兒童關愛為墨,與當地負責人共繪鄉村發展新篇。

圖為隊員與當地工作者的合照 盧洪蕊 供圖
柳編,作為黃崗鎮姜莊村熠熠生輝的非遺名片,承載著世代匠人的智慧與鄉土文化的厚重。交流現場,團隊成員與當地負責人圍坐共議,細探柳編傳承密碼。負責人詳述柳編從田間柳條到精美工藝品的蛻變歷程,那些穿梭于經緯間的傳統技藝,在歲月沉淀中散發著獨特魅力。團隊成員們以專業視角,為柳編傳承賦能——探討搭建線上展示平臺,借短視頻、直播之力,讓柳編之美跨越山海;規劃校園傳承課堂,將柳編技藝引入當地中小學,培育年輕一代的文化認同感,讓非遺傳承的火種在青春血液中永續燃燒。

圖為隊員在向柳編傳承人學習 劉夢蕓 供圖
當目光投向留守兒童群體,溫情暖流在交流中涌動。當地負責人細數孩子們的生活與學習狀況,那些缺少父母常伴的童年,牽動著團隊成員的心。傳承團與負責人攜手規劃關愛行動:打造“愛心課堂”,用知識輔導與興趣課程,填補孩子們學習的空白;開展“心靈陪伴”活動,通過書信交流、一對一談心,給予情感慰藉;籌備“夢想禮包”,匯聚書籍、文具與體育用品,為孩子們的小小心愿續航。每一項舉措,都旨在為留守兒童筑起成長的溫暖港灣,讓他們在關愛中綻放童真笑顏,追逐熠熠夢想。

圖為隊員們輔導留守兒童作業 張靜茹 供圖
此次協商交流,是巢湖學院“三下鄉”團隊深耕鄉村的生動注腳。從柳編非遺的守正創新,到留守兒童的溫情守護,團隊以青春之姿,架起校園與鄉村的溝通橋梁。未來,傳承團將以行動踐行使命,讓文化傳承的脈絡在鄉土間愈發清晰,讓留守兒童的成長之路鋪滿陽光,為黃崗鎮姜莊村的美好明天,書寫屬于青春與鄉土交融的嶄新篇章,讓“三下鄉”的實踐火種,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燃亮文化傳承與民生關愛的璀璨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