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資源整合+產業升級”共富模式,解碼城鄉融合發展路徑,近日,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杭州市臨平區喬司街道朝陽村,開展“躍動朝陽,筑夢鄉村”暑期社會實踐。
座談研討:解碼資源稟賦型共富密碼 在村委會專題座談會上,團隊與村干部、文化宣傳員圍繞"產業轉型與民生改善"主題展開深度交流。該村以拆遷整合為核心策略,通過科學規劃騰出大片工業及農田用地,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目前村莊正從傳統租賃經濟向多元業態轉型:一方面統一建設數字電商產業園,依托省級示范社引入高新技術企業推動農田規模化承包,實現村集體租金與土地收益雙增收;另一方面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與工業園區升級,通過引入高新企業拓寬增收渠道,同步優化村民居住環境,形成“資源集約—產業升級—民生反哺”的共富發展閉環。在治理層面,該村實施“一領二帶三化”黨建網格精細管理模式,在拆違治亂基礎上改善人居環境,以人本理念優化村莊規劃,穩步推進共富藍圖落地。
實地探訪:感知鄉村振興脈動 作為臨平區與上城區交界的城郊村,朝陽村正以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型發展模式,書寫著鄉村振興、集體共富的新篇章。實踐團實地走訪了飛鵲直播基地,感受直播經濟不僅盤活了閑置空間,更讓“朝陽制造”有了新銷路;探訪“來點花草”公司,體驗智能溫室、無土栽培與特色花卉培育的科技農業魅力;在田立方未來農場,實地考察農場是如何借助科技精準賦能農業生產,提升效率和品質,打造數字農業的示范窗口。團隊還走訪了部分在外過渡的村民以及留守區域的居民、創業者,傾聽他們的心聲。他們的故事,是朝陽共富路上最真實的注腳。
實踐感悟:青春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行走在朝陽村的田埂巷陌,與村民、創業者、村干部的每一次對話,都讓實踐團成員觸摸到共同富裕最真實的肌理。巷口,幾位老人坦言:“補償款到位了,但企業搬走后分紅少了。”新村民生活館里,青年創客向我們興奮介紹山核桃精釀啤酒和太空益生菌等高附加值產品帶來的新機遇。座談會上,村干部則細數著集體收入增長后反哺民生、改善環境的點滴……這些樸實的言語和生動的面孔,共同編織出朝陽村共同富裕進程中充滿溫度的故事。實踐團深切感受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這里正轉化為生動的實踐。
從拆遷整合的“破局”到產業融合的“新生”,朝陽村的共富之路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鮮活樣本。后續,團隊將繼續秉持從田野實踐中汲取的智慧與經驗,以“腳踩泥土、心懷家國”的調研姿態,繼續深化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領域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以青春智慧助力鄉村共同富裕。
文:章順、陳未來、吳心怡
圖:調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