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果,探尋農業產業發展路徑,7月23日青島農業大學巴瑟斯未來農業科技學院社會實踐團隊赴臨沂市平邑縣武臺鎮開展實踐調研活動。
團隊先后走訪當地第一書記工作站、黃桃種植基地、果酒生產企業及特色文化展廳。
“武臺鎮能從傳統農業鄉鎮發展為‘中國黃桃之鄉’,靠的是黨建引領、產業鋪路、群眾參與。”在第一書記工作站,駐村第一書記封偉、王承明和岳振向實踐團隊詳細介紹了武臺鎮的發展歷程。他指出,武臺鎮以黨支部領辦的方式,形成覆蓋廣泛的農產品銷售網絡,同時,多角度推進黃桃產業全鏈條發展,引進果品深加工技術,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此外,農戶廣泛參與黃桃種植、田間管理、電商銷售等環節,促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第一書記結合自身駐村工作經歷,講述了如何通過爭取政策支持、引進優良品種、搭建電商平臺,推動黃桃產業從零散種植走向規模化、品牌化的歷程,提供了可借鑒的鄉村振興創新實踐路徑。
實踐團隊穿梭于桃園,學習黃桃種植生長情況,了解黃桃產業基本概況,并虛心向農技人員請教種植技術。據了解,武臺鎮黃桃種植產業形成了涵蓋種植、倉儲、物流的完整產業鏈,降低黃桃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產業生產效率,有效增強黃桃產業競爭力。同時,團隊注意到,當地不僅通過優化種植模式、改良品種等提升黃桃品質,還引入了物聯網監測系統,實時調控土壤濕度和光照,真正將“科技賦能農業”落實到田間地頭。
團隊成員發現,當地正著力延伸產業鏈,通過建設標準化加工廠,將黃桃附加值提升40%以上。同時,團隊調研發現,當地正積極發展電商直播產業,開拓當地農業初級產品及深加工產品的銷售渠道,利用“互聯網+”技術賦能產品營銷。此次調研讓成員們直觀感受到,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而“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模式,則是打開致富之門的關鍵所在。
隨后,實踐團隊先后參觀了當地果酒企業生產車間、武臺鎮特色文化展廳等,詳盡認知了果酒研發全過程,了解了當地特色農產品和非遺文化產品,生動感受著“特色產業撬動鄉村經濟”的實踐途徑。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青島農大學子見證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果,加深了對產業振興的深刻認識,更深入了解了產業發展的創新之路。未來,農大學子將進一步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農業沃土上躬身篤行、實干淬煉,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