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ㄍㄓ崋T 張熊媛 )2025年7月20日,驕陽似火炙烤著鄂西群山,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感恩傳遞 青春擔當”實踐隊師生一行穿越蜿蜒山路抵達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鞍山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當城市喧囂被層疊青翠隔斷,醫學生的使命與村民的期盼在寧靜山村中真切相遇,一場融合精準家訪、健康調研與惠民義診的綜合實踐活動拉開序幕。隊員們以醫學生的專業與熱忱,叩響村民門扉,傾聽基層心聲,將健康關懷與高校育人使命深植于鄉村振興的沃土。
實踐團隊以“精準家訪傳溫情,協同育人筑合力”為宗旨,在學院輔導員劉希老師的帶領下,首站走訪了一臨學子官鄭宏同學家庭。劉希老師就官同學的在校表現、學習情況、思想動態、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與家長進行了深入交流,圍繞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把脈定向,給予了專業具體的指導和建議,也向家長轉達了學校、學院的關心與問候。
為進一步了解我校資助政策實施成效,隊員對官同學家長進行訪談。了解到其家庭脫貧后收入穩定,但教育醫療支出仍有一定壓力,團隊將持續對其潛在返貧風險保持關注。談及官同學的職業發展,其家長表示:“在國家教育政策和家鄉資助政策的共同支持下,孩子得以順利完成學業。我們非常支持他回到基層工作,期待他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各界的培養,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鞍山村衛生室,實踐團隊與即將退休的58歲村醫王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王醫生自少年從醫至今,已在鄉村醫療一線堅守38年,長期致力于基層衛生健康事業。據其介紹,衛生室目前以藥品供應為主,儲備200余種中西藥,基本滿足村民日常用藥需求,但暫不具備輸液條件;同時,衛生室正積極推進中醫技能培訓,計劃逐步增設針灸、拔罐等中醫診療服務。王醫生寄語青年醫學生:“祝你們學有所成,以后為鄉村的鄉親們多做貢獻,為衛生室帶來新的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后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
實踐團隊離開衛生室后,分組開展入戶健康調研,通過詢問村民生活起居、既往病史等信息,系統采集健康數據。調研顯示,當地高血壓等慢性病患病率較高,但多數患者能堅持規范治療。走訪發現,近年來村民健康意識顯著提升,普遍參與縣人民醫院組織的定期體檢,但衛生室人員不足導致的接診壓力問題突出,這與前期村醫訪談結果相互印證。
隊員結合村民認知特點,用通俗語言系統講解了慢性病致病機制、健康危害及預防要點,重點指導日常膳食管理、血糖監測及并發癥早期識別方法。一位82歲的爺爺臨走時拉著隊員的手說:“你們講得比電視和手冊里清楚,糖尿病危險因素和'三多一少'我現在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完成近20戶調研走訪后,實踐隊員們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前搭建了健康宣教義診點,分組為村民量血壓,測血糖,同時分發健康手冊并結合“全民減重”政策進行慢性病預防科普。“血壓135/85,稍微有點高,平時少喝點咸菜湯就行。”“血糖控制得不錯,記得按時吃降壓藥。”一句句接地氣地叮囑,把復雜的醫學知識化作日常提醒。那本密密麻麻的健康檔案,已悄然成為這座村莊未來精準幫扶的第一份“健康地圖”。
夕陽西下,暮色漸沉,此次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鞍山村的實踐活動也逐漸接近尾聲。這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鄉村走訪,而是一次生命的對話,一次青春的淬煉。隊員們帶走的不僅是厚厚的調研筆記,更鐫刻著土家山寨里每一個質樸的笑容;留下的不僅是專業的醫療服務,更播撒下健康中國的希望火種。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鄉村醫療振興的道路上,正是這樣一次次腳踏實地的實踐,一個個傾心盡力的身影,匯聚成改變的力量。未來,“感恩傳遞 青春擔當”實踐隊師生將帶著這份責任與擔當繼續前行,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具體方案,推動健康宣教進鄉村、醫療資源下沉,讓青春力量持續賦能鄉村振興,讓健康之花在鄂西群山中綻放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