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文學院“弘文·青廉”蒲公英社會實踐服務團在學院團委書記康慧老師的帶領下,于7月18日至19日遠赴重慶市綦江區,開展了一場主題鮮明、內容深刻的紅色研學之旅。此次活動旨在追尋鐫刻在綦江大地的紅色“綦跡”,引導青年學子在歷史現場深度挖掘紅色基因的豐富內涵,在革命精神的洗禮中厚植深沉的家國情懷。

18日下午,服務團首站走進莊嚴肅穆的王良同志紀念館,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將軍故居。在沉浸式的參觀過程中,成員們通過詳實的史料與生動的講解,系統了解了王良將軍從熱血青年投考黃埔軍校,到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南征北戰屢建奇功的輝煌一生與不朽傳奇。尤為觸動人心的是,展柜中靜靜陳列的三封泛黃家書,字里行間流淌著將軍對親人的深情與對家國的赤誠。成員們駐足細讀,深切感悟到“家風正則國運興”這一樸素箴言背后所蘊含的崇高精神境界與深沉的家國擔當,內心受到強烈震撼與深刻教育。
19日上午,成員們懷著探源溯流的渴望,踏訪中共綦江支部舊址——這片川東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舊址內珍藏的珍貴歷史圖片、文獻史料,無聲地訴說著那段篳路藍縷的崢嶸歲月。成員們認真聆聽了革命先驅鄒進賢等先輩的感人事跡,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早期共產黨人在極端艱苦環境下,以堅定的信仰為支撐,秘密開展黨的工作、播撒革命火種的壯麗圖景,深刻體悟到他們“以綦江為支點,奮力撬動川東革命浪潮”的凌云壯志與豪邁氣概。

19日下午,在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綦江烈士陵園,服務團成員整齊肅立于巍峨的英名墻前,神情莊重,舉行簡樸而深情的緬懷儀式。墻上一行行閃耀的名字,無聲地銘刻著革命先烈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光輝事跡與不朽功勛。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成員們追思先烈們為黨和人民事業英勇奮斗、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懷,崇高的敬意與深切的緬懷之情油然而生。
此次綦江紅色研學之行,是文學院積極踐行“文典育人”理念,深化“理論+實踐”融合育人模式的一次創新探索與生動實踐。通過身臨其境的現場教學與深刻的歷史對話,青年學子們完成了一次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服務團成員深受鼓舞,一致表示:將以此次研修為寶貴契機,將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從紅色基因中汲取的磅礴力量轉化為砥礪前行、奮發有為的實際行動,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積極投身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奮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