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科技種子 萌發求知新芽|長安大學師生赴新疆拜城縣開展汽車知識科普活動
7月15日至16日,長安大學“數據賦能交通·低碳點亮邊疆”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指導老師楊倩、湯皓添的帶領下,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拜城縣賽里木鎮多個鄉村,面向中小學生開展汽車科普活動。團隊以專業知識為橋梁,以科普課堂為載體,旨在開闊鄉村學生視野,激發科學興趣,在當地學生心中播下“樂學”的種子。
“解剖”汽車構造揭秘機械魅力
課堂上,隊員們轉變為小老師,利用汽車部件模型及專業課件,帶領當地學生們開啟了一場奇妙的“汽車探秘”之旅。實踐隊員從汽車的發動機講起,圍繞汽車的動力系統、傳動系統以及制動系統等內容展開講解。隊員們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的表達,將復雜的原理轉化為孩子們聽得懂、記得住的知識點,探索的熱情在互動中不斷升溫,一顆顆對機械世界好奇的“種子”也悄然萌發。

圖為實踐隊走進賽里木鎮村委會 陳嘉楠攝

圖為實踐隊員講解車輛構造相關知識 陳嘉楠攝
聚焦“綠色”發展暢想未來出行
科普并不局限于傳統的教室中,在新疆當地特色民居中的葡萄藤下,也成為了知識傳播的場域。實踐團隊重點介紹了新能源汽車知識。隊員們詳細講解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程、產業優勢、工作原理及核心構造。通過對比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碳排放數據,隊員們引導孩子們思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理解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意義。青藤下,“充電樁”“續航里程”“零排放”等新詞匯成為了孩子們討論的熱點,他們對未來“綠色出行”的圖景充滿了期待與向往。

圖為實踐隊在葡萄藤下講解車輛知識 陳嘉楠攝
互動模型體驗點燃科學夢想
為了增強學習效果,實踐團隊設置了豐富的互動環節。在“我心中的小汽車”泥塑活動中,當地學生充分發揮了想象力,用黏土設計出了屬于自己的汽車。一件件充滿童趣又飽含創造力的作品,展現了孩子們對科技改變生活的美好憧憬,激勵著孩子們樹立遠大志向,練就扎實學識。

圖為實踐隊員講解汽車知識 陳嘉楠攝

圖為實踐隊員講解汽車知識 陳嘉楠攝

圖為實踐隊成員帶領當地學生開展泥塑活動 陳嘉楠攝

圖為當地孩子分享自己制作的飛行汽車模型 陳嘉楠攝
此次活動將汽車及機械知識引入了當地學生中,為孩子們打開了求知視野、激發了科學興趣。“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汽車的具體構造,特別是發動機的好幾種類型,非常有意思!”一位參加活動的學生這樣說道。
長安大學“數據賦能交通,低碳點亮邊疆”暑期社會實踐隊為助力鄉村教育發展、促進民族團結、服務國家戰略貢獻了青春力量。團隊也將探索更多科普活動開展形式,為交通強國建設及祖國基層教育事業發展挺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