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福建農林大學蜂學與生物醫藥學院產學研實踐隊赴福建省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走訪福建天星山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茯苓種植基地,通過學習茯苓樹蔸栽培工藝及產品開發,了解茯苓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基地負責人倪小淋詳細介紹了茯苓的生產工藝,實踐隊員們系統學習了短段木與樹蔸兩種栽培方式:短段木栽培需經選場整地、木材處理、菌種擴繁到接種管理;而更具特色的樹蔸栽培,則是通過清理廢棄松樹蔸、精準開槽植入菌種、科學覆土養護,讓枯樹蔸“涅槃重生”孕育茯苓。實踐隊員們驚嘆:“這簡直是變廢為寶的生態循環教科書!”當實踐隊員們親手撫摸那些從枯樹蔸中破土而出的菌核時,觸摸到的不僅是道地藥材,更是一個特色產業激活鄉村經濟的鮮活樣本。大家不僅感受到傳統種植智慧的精妙,更體會到現代農技賦能下,茯苓產業多元產品開發如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圖1 基地負責人向實踐隊員們講解茯苓的生產工藝流程 李明瑞/攝

圖2 茯苓菌核的形態 李明瑞/攝
展廳內擺放著各種茯苓初加工產品,如茯苓丁、茯神、茯苓卷、茯苓個、茯苓皮、赤茯苓等,基地負責人向實踐隊員們一一介紹了它們的藥用價值。指導老師陳湜向實踐隊員們介紹道,“茯苓從古至今在中醫藥領域應用廣泛,不僅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現代研究還表明其富含多糖、三萜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及調節血脂。”此外,觀看茯苓傳統文化價值視頻讓實踐隊員們對茯苓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圖3 實踐隊員們觀看茯苓傳統文化價值視頻 李欣瑜/攝
接著,基地負責人帶領實踐隊員們走到茯苓產品展示區。負責人介紹道;“公司目前正積極推進茯苓酥、茯苓面、茯苓酒、茯苓清口茶以及茯苓面膜等深加工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實踐隊員現場品嘗了茯苓酥,其口感酥脆清香,溫和適口。
圖3 實踐隊員們觀看茯苓傳統文化價值視頻 李欣瑜/攝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踐隊與帶隊老師、基地負責人圍坐品茗,手捧清香的茯苓茶,就茯苓產業的種植技術、市場前景及產業升級展開了深入交流。這種寓交流于品茗的互動形式,不僅讓討論更加生動活潑,也讓隊員們對茯苓產業有了更直觀立體的認識。

圖5 負責人與實踐隊交流 李明瑞/攝
此次調研不僅讓實踐隊近距離感受到茯苓產業的魅力,也為青年學子服務鄉村振興提供了實踐平臺。未來,實踐隊師生將與茯苓種植基地就茯苓的研究與應用展開深度合作,助力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推動地方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場關于"綠水青山"的價值轉化實驗,正在閩東大地續寫新篇。(通訊員黃欣練曼欣錢藝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