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時代浪潮中,佛山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復蘇之風”實踐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普寧市洪陽鎮團委副書記張海斌的帶領下,于2025年7月11日深入洪陽鎮鵬興花木場,開展科技助農活動。此次活動不僅標志著該校師生自主研發的“智能土壤墑情監測與精準灌溉控制系統”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實現了科研成果的實地轉化,更成為高校智力資源與地方發展需求精準對接的生動范例,為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創新動能。

(“復蘇之風”實踐團成員在鵬興花木場)
創新技術落地,智慧農業煥新機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強調以科技支撐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傳統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資源浪費嚴重、灌溉不均勻等問題,不僅導致水資源利用率低下,還容易引發土壤板結、鹽堿化等一系列土壤問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在這一背景下,“復蘇之風”實踐團自主研發的基于濕度檢測與控制邏輯的土壤濕度控制器應運而生。它區別于市面上的通用產品,創新性地將濕度傳感技術與自動控制邏輯融合,通過高精度土壤濕度傳感器,能夠實時、精準地監測土壤墑情,通過核心控制器則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精準控制電磁閥的啟閉,從而實現全自動科學灌溉。它可以根據土壤濕度的變化實現精確灌溉,精準節水,比粗放澆水節水30%以上,適合花木場混種場景。在實際應用中發現,通過精確灌溉花木存活率提高了15% - 20%,品相更受市場歡迎,為花木種植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團隊科研成果的落地,是對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政策的積極響應,為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方案。

(鵬興花木場)


(接入盆栽進行測試)
實踐團傾力指導,農戶反饋助力迭代
在田地間,實踐團成員們向當地農戶詳細講解了設備原理并耐心演示操作流程,展現了扎實的實踐素養。通過在花木場田地的盆栽進行安裝、試驗與測試,驗證了土壤濕度控制設備操作的便捷性與節水保墑效果,獲得了在場農戶們的高度認可。值得一提的是,農戶基于實際生產經驗,提出了優化建議,希望根據農田微地形地貌和種植區塊差異,合理增加傳感節點部署密度,構建更精細的空間墑情分布圖,以進一步提升系統控制的均勻性和精準度。農戶們的反饋,為團隊的后續技術迭代提供了明確方向,體現了團隊“需求驅動創新”的核心理念。團隊講到表示,“科技創新必須扎根大地。我們設計這套系統的初衷,就是希望所學知識能切實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讓技術真正惠及農民、服務鄉村。”


(實踐團成員與農戶進行交流和演示)
高校智力賦能,服務國家戰略擔當
這場融合了專業智慧與鄉土需求的科技助農實踐活動,是“復蘇之風”實踐團隊員們走出課堂、將論文寫在鄉土大地上的生動實踐。它不僅為洪陽鎮的花木種植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更在鄉村振興一線架起了智慧農業落地的橋梁。國家“百千萬工程”旨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復蘇之風”實踐團結合洪陽鎮的發展需求與團隊成員自身專業優勢,通過深入一線基層,精準對接地方發展需求,將高校智力資源與技術引入“百千萬工程”主戰場。為當地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創新動能,深刻詮釋了大學生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
“用科技之光點亮田野,用青春之行溫暖鄉土。”“復蘇之風”實踐團的成員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誓言。他們用青春和智慧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篇章,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像“復蘇之風”實踐團這樣的青年團隊,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讓科技的種子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