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七月,青稞初黃。為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政策,筑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語言根基,以教育賦能西藏鄉(xiāng)村振興與教育公平,7月8日—7月11日,“語”你融通 志愿推普——漢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赴藏區(qū)推普小隊跨越2000余公里,來到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定日縣崗嘎鎮(zhèn)參木達村幼兒園,開展“童語啟蒙·雙語筑夢”推普浸潤系列活動。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團隊圍繞當?shù)赜變旱钠胀ㄔ捤剑劳袌F隊成員巴桑普赤漢藏雙語優(yōu)勢,設計了相應的推普課程,用“普通話游戲、拼音筑基、普通話兒歌教學、身體部位普通話認知”多種方式,為當?shù)赜變哼M行普通話啟蒙教育,讓幼兒認識到說普通話的重要性,在幼兒心中埋下說普通話的種子。
物品認名挑戰(zhàn),點燃推普熱情 課堂以“教室物品認名大挑戰(zhàn)”開啟,隊員指向桌椅、玩具等物品,孩子們爭相舉手,用尚不熟練卻充滿朝氣的普通話搶答名稱。在“說得不錯,再大聲點”的鼓勵中,輕松的氛圍讓學習興趣悄然萌芽,為推普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基礎教學筑基,融入日常表達 拼音教學中,隊員逐字領讀、糾正口型,從“a”“o”的圓潤發(fā)聲到“b”“p”的清晰爆破,幫孩子們夯實發(fā)音基礎。課堂用“你真棒,普通話頂呱呱”強化自信,讓“說普通話”成為自然習慣。《找朋友》《兩只老虎》兒歌教學里,孩子們跟著哼唱、模仿互動,在歡歌中感受普通話的魅力。

雙語結合教學,深化認知交融身體部位普通話認知課采用漢藏雙語模式:先用藏語闡釋“眼睛”“耳朵”的含義,再教普通話表達。“快速指認挑戰(zhàn)”中,孩子們用普通話踴躍搶答,主動上臺示范,在藏語和普通話的切換中快速掌握普通話知識,實現(xiàn)藏漢文化的自然交融。在傳授普通話規(guī)范性表達時,錨定藏文化根脈守護,讓孩子們于母語文化滋養(yǎng)的熟悉語境中,自然擁抱新語言體系。
營造學習氛圍,共筑交融橋梁 推普隊開展“童語啟蒙·雙語筑夢”推普浸潤活動,即有“常見物品普通話辨識、拼音體系筑基、經(jīng)典兒歌教學”,為孩子們構建沉浸式普通話學習環(huán)境。系列教學推動孩子們扎實掌握基礎詞匯、拼音邏輯與兒歌韻律,對普通話的學習持續(xù)升溫,為進一步學習普通話夯實基礎。雙語教學模式,化身跨文化交融的堅固橋梁。以語言為柔韌且強韌的紐帶,夯實民族交融的深層根基,驅動多元文化互鑒共榮,繪就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圖景。

通過此次深入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定日縣崗嘎鎮(zhèn)參木達村幼兒園,推廣普通話,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實踐活動,隊員們感受到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未來,團隊將持續(xù)以語言為橋,在促進民族交融、助力鄉(xiāng)村振興中釋放青春動能,踐行新時代大學生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