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自我,方能成就自我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若是失去自我,他又該是何番光景。
人們常因無關于己的故事而潸然淚下,無非是將自身靈魂投入到同般困境來看,如是,方覺主人公之善良亦或是向死而生的堅韌,亦驚覺自身脆弱無助,相形見絀,像是紀伯倫說的那樣,人們似大多有兩顆心,一顆用來留血,一顆用來流淚,眼淚掉下來是因為心再也無法承受情感的重量。每每遇到這般情況,我多會避之不談,或是冷眼相看,明明過了少年的年紀,卻始終未退少年之心性,高傲自大,甚至也摻雜著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薄情,多如他人言許是生性這般,不知“人情冷暖移”,浮生只如此……
“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指間文字騰飛,心中千浪翻滾,拋開書本與考試的滿紙謊言,我平生第一次感到了心中的顫動,我并非薄情,只是那些文字沒有寫入我心中去,一種名為觸動的感覺在心中緩緩流淌,滋潤著干枯的河。他所處之境遇與我不同,我卻深感心靈上的碰撞,固執(zhí)的認為人生之路多為孤寂,歲月累積著心痛,蒙塵往事清零多投入無底洞,久久沒有回音,那傷心的弦只待有人撥動,必定泛濫不可收拾,若所念所想都擲與旁人,依靠他人疏解,將權衡的天平轉交他人,他又該作何反應,我又該如何自處,滿腹牢騷說與自然,說與自己聽,品鴿子的哨音,冗長的蟬鳴,不管他人評判,我自有一套說法,每每回想,心緒繁雜,卻在點滴歲月沉淀中,慢慢舒展開來,它們是“溫馨”“寂寥”的云煙,亦是成長的泥濘腳印,如此方知任何都不能將我摧毀,肉體也罷,精神也罷,我便只是我,只要世間留有我的一根發(fā)絲,一縷氣息,我就依然存在,接受著時代與歷史的審判而非他人的評頭論足。友情,愛情,親情堆砌出了史鐵生生的希望,亦成就了我紛繁重疊的生活,他們給予了我力量,心中自我成就了希望,地壇以其闊達的心胸包裹著史鐵生脆弱的殼,感受他的罪孽與福祉,史鐵生也在地壇的荒蕪中播種自己的種子,找尋自我的救贖,世人多稱贊其盛年遭遇不幸后的堅韌與細膩,我卻認為并非如此,只不過是原本強大與細膩的人被苦難蹂躪后再次尋得了自我,找回了丟失的方向。
我們在世間行走,聆聽懺悔,幽怨,喜悅,悲涼……,評論不斷,在聽他人言的時代,切記不忘自我,強大內心,用自己的方式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大學生心理推薦
- 心湖的潮汐
- 大學生的心理世界,像一片年輕的湖。有時風平浪靜,映著圖書館的燈、操場的星;有時驟起波瀾,被績點的石子、未來的迷霧攪得渾濁
- 2025-08-11
- 與情緒和解: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實用指南
- 凌晨三點,中文系女生陳雪的朋友圈更新了動態(tài):“又在 emo 中浪費了一天”。屏幕那端,她盯著寫了半頁的論文發(fā)呆,焦慮像藤蔓般纏
-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