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西湖
都說晴西湖不如雨西湖,直至我親身領略,才知所言非虛。
倘若說晴天的西湖是明艷的江南美人兒,光彩照人,那雨天的西湖就宛若身著素裳的仙子,如夢似幻,令人心醉神迷。
西湖煙雨氤氳,湖面升騰的霧氣模糊了雷峰塔的輪廓,堤岸垂柳在雨幕中搖曳成深淺不一的墨痕,游船在漣漪中若隱若現。我們漫步在西湖邊,湖水已經漫上了步道,雨絲借著微風直直地朝我們打來,好像略顯狼狽——衣擺、褲腳已盡數濕透。但往右邊一瞅,方才的煩躁又立刻被抹去。打著傘實在不方便用手機拍照,當我以一個極別扭的姿勢試圖框下西湖的美時,卻發現,雨中的西湖,手機是照不出來的。她很遠,很長,而手機這個小小的長方形,不能像人的眼睛那樣移步換景,感受空間的連貫,時間的復雜。我選擇用眼睛欣賞。雨中西湖的藍,是純粹的,比深海的藍要更加沉靜。細雨如絲如縷,如夢如幻,輕輕地、綿綿地灑落在湖面上,蕩起了成百上千的小漣漪。就像天宮的織女,默默地編織著一幅無邊的水墨畫卷,將西湖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都融入其中。
如此美景,可以洗滌萬千煩惱。西湖有這么大的力量么?是的;蛘哒f,身邊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可以做到。毛姆曾言:“一個人能觀察落葉、鮮花、從細微處欣賞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樣。”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我們可以找到無限的美好和歡樂。生活常常忙碌,瑣事紛繁,而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其中的點滴美好。然而,如果我們能像一位藝術家一樣,用心去觀察、欣賞,我們就能夠從平凡中找到不平凡,從瑣碎中體味出深遠的意義。在大自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無盡的生命力,鳥兒在西湖上空盤旋,路過的行人游客舉著各式各樣的傘,柳枝隨風飄動,樹葉打著轉輕飄飄落到水面上……在這每一個瞬間里,煩惱、情緒都會被放空,感受生命力的具象化,我們會被這每一個瞬間治愈。
泛舟游于湖上,更是看到了別樣的西湖,與岸邊眺望西湖的感覺全然不同。
雨中的山,是畫兒里走出來的。中國畫里的山,總是上實下虛,似乎總有一種氣在其間飄逸流動。如今我才算明白,西湖的山,就是這樣的山。遠處,霧氣蔓延在山底,隱去了其形體。遠山青藍,再遠一點,山的顏色一點點被稀釋,與天,與霧交融。幾縷孤云變成輕薄的棉絮,隨意散落,仿佛希望為西湖留下她的清秀,不想為她多作打扮。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雨點兒激起的水花濺到了船上,此情此景,不由得想到了蘇軾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翻涌的烏云如同硯臺中飽蘸的濃墨,卻始終流出了山巒的輪廓,半遮半掩,雨水擊打著水面,形成了萬千漣漪。虛實轉化在空間維度呈現出了多層次性,近處的雨滴具象可感,中景的山水半實半虛,遠景則全部沒入朦朧煙雨,正符合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這大概就是蘇軾筆下的“山色空蒙雨亦奇”,又或者是辛棄疾筆下的“晚風吹雨,戰新荷、聲亂明珠蒼壁”。料想古時候的文人們,也是看著這樣的景色,寫出如此膾炙人口的佳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與古人欣賞過同一片風光,或許也發出過同樣的慨嘆,或許我們都能在這無垠的湖水中,忘記虛無的生命,找到片刻的安寧。這就是西湖的魅力。
或許我之后還會見到晴西湖,雪西湖等等,但這一次雨中西湖帶給我的體驗一定是最令我難以忘懷的。疾風驟雨的動態場景與水墨丹青的靜態美感形成奇妙的平衡,這瞬間的沖擊力早已在我的腦海中升華為永恒的精神印記,大概這就是宗白華所言“于有限中見到無限,又于無限中回歸有限”吧。
作者:劉蘇婷 張鑫茹 徐冉 朱曉妍 邵韻潔 來源:泰州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