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驕陽,熱烈而燦爛,輝映著神州大地。在這激情似火的季節里,我們滿懷崇敬與自豪,迎來了中國共產黨104歲的生日。104年的歲月,于歷史長河不過彈指一瞬,對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一部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奮斗史詩,是一段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飛躍的光輝歷程 。
回溯往昔,1921年,嘉興南湖上的那艘小小紅船,承載著民族的希望與未來,于風雨飄搖中啟航。彼時的華夏大地,列強侵略、軍閥混戰,百姓深陷水深火熱,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就在這至暗時刻,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宛如一道曙光,劃破沉沉暗夜,為積貧積弱的中國帶來了光明與希望。從誕生之日起,黨就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鐫刻于心,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踏上了拯救民族危亡的征程。
在革命戰爭年代,黨是引領人民奮勇抗爭的中流砥柱。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殘酷圍剿,共產黨人毫不畏懼、前赴后繼。“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李大釗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喚醒民眾,慘遭反動軍閥絞殺,卻用熱血播撒下革命的火種;方志敏在獄中寫下《可愛的中國》,暢想未來中國的美好前景,為了理想信念,慷慨就義,英勇赴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以血肉之軀為部隊開辟前進道路……正是無數這樣的共產黨人,以堅定的信仰、頑強的意志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匯聚成改天換地的磅礴力量,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讓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挺直了脊梁 。
新中國成立后,黨又肩負起建設國家、發展經濟的重任。面對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面,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鐵人”王進喜帶領工人們在大慶油田,戰天斗地,克服重重困難,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展現出“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兩彈一星”元勛們在艱苦的條件下,隱姓埋名、刻苦鉆研,成功研制出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挺起了新中國的國防脊梁;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成為廣大人民學習的榜樣……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在各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農業生產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黨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開拓創新的精神,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崛起為國際化大都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經濟特區建設的“試驗田”;無數創業者懷揣夢想,投身市場經濟的浪潮,創造出無數商業傳奇,推動中國經濟飛速發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讓中國人民逐漸富了起來。從沿海到內陸,從城市到鄉村,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中國大地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 。
104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磨難而淬火成鋼,關鍵就在于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時期,亦或是波瀾壯闊的改革歲月,黨始終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以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正是因為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黨才能匯聚起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力量,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從黨的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過硬本領,勇擔時代使命。讓我們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架橋鋪路,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