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國家是否有發展的潛力看的是教育,是否富強看的也是教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中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指明了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
世情顯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毫無疑問國際競爭也日漸激烈,而教育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也是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標志。從國際這個層次來看,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更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與關鍵所在。目前我國在教育改革中已經有了顯著的發展。比如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數字教育平臺,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注冊用戶超1億,覆蓋53.2萬所學校。除此以外在貴州等西部省份也已經實了"5G+教育"精準扶貧,使優質教育資源傳輸時延降低至20毫秒以內。因此,想要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深刻意義,就是要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重視教育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
國情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坐標系,我們所要建設的教育強國除了要有世界教育強國的共同特征,更要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教育改革應該兼顧“公平”與“質量”,通過政策傾斜來縮小差距,同時也要培養適應產業升級的高素質人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一個國家想要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更要考慮本國實際,彰顯本國特色。我國教育事業雖然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仍存在不少短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改革本質是國情約束下的系統性創新,因此,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我們要創造出中國的鮮明特色。
從黨情來看,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全說對我國的教育目的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知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的優勢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由此可見,黨尤為重要。而采取“黨建+教學”這種模式,將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融入課堂教學中,就可以促進教師的榜樣作用的充分發揮。也可以借助“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四史教育”強化意識形態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內涵,就是要始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努力實現教育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從教情出發,我國努力創造公平的教育,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目前城鄉教育差異,區域教育差異仍然存在,我們理應努力把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現如今,應試教育下學生負擔重,并且過于看重“智”的發展,我們應該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也要促進德智體美勞五育全方面發展。而“雙減”政策的落地大大扭轉了學業壓力過大的情況。不僅如此,建設一支穩定,專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也是尤為重要,學校與學校之間也應該實行教師流動制,促進良性發展。因此,要想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重大含義,就是要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努力構建人民滿意的教育體系。
綜上所述,從世情、國情、黨情、教情四個維度出發,深刻認識到教育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教育強國建設的迫切需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以及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新時代的征程上,不斷推動我國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