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巷里的麥芽糖香
記憶的藤蔓總在不經意間,攀爬上那條飄著麥芽糖香的舊巷。青石板縫里鉆出的野草,墻根下斑駁的苔痕,還有拐角處老槐樹的年輪,都浸潤著絲絲縷縷的甜。
清晨五點,王師傅的木梆子聲準時響起。"賣——麥芽糖咯——"悠長的吆喝聲像根柔軟的絲線,輕輕叩開每家每戶的門窗。我總愛踩著露水跑去,看他掀開竹篾編織的保溫罩,褐色的糖塊在晨光里泛著琥珀色的光澤。王師傅戴著藍布袖套,用小鐵錘敲下一角,麥芽糖拉伸出晶瑩的絲,黏在竹簽上晃晃悠悠,空氣里頓時漫開醇厚的甜香。
老槐樹的濃蔭下,總圍著嘰嘰喳喳的孩子。王師傅會變戲法似的,用麥芽糖拉出糖人。細長的糖絲在他指間穿梭,眨眼就化作展翅的鳳凰、蹦跳的白兔。我們攥著零花錢,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神奇的瞬間。有時他還會多給半塊糖,看我們舉著戰利品,像捧著稀世珍寶般歡天喜地跑開。
午后的陽光把巷子曬得發燙,王師傅的小攤卻成了納涼的好去處。老人們搖著蒲扇圍坐過來,說起從前的故事。"這麥芽糖啊,在物資匱乏的年月,可是稀罕物。"張爺爺的煙袋鍋子在槐樹根上敲了敲,"誰家孩子考了好成績,家長就會揣著糧票來換半塊,甜滋滋的,比啥獎勵都強。"樹影在糖塊上斑駁晃動,把那些舊時光都釀成了蜜。
雨季來臨,王師傅的小攤換成了油布傘。雨水順著傘骨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小小的水花。生意清淡時,他就坐在折疊凳上,用小刀細細雕刻糖塊,把邊角料攢成小糖球,分給冒雨跑來的孩子。傘下昏黃的燈光里,麥芽糖的香氣混著潮濕的空氣,氤氳成一幅溫暖的畫。
后來舊城改造,老槐樹被移栽,王師傅也不知去了哪里。再走過那條巷子,新鋪的柏油路閃著冷硬的光,高樓遮住了曾經的藍天。可每當聞到類似的甜香,記憶就會順著時光的藤蔓,回到那個飄著麥芽糖香的舊巷。仿佛還能看見王師傅戴著藍布袖套,鐵錘落下的瞬間,拉出一道閃著金光的絲線,串起童年最甜美的夢。
有些味道,一旦刻進記憶,就永遠不會消散。它們藏在舊巷的磚瓦里,融在清晨的吆喝聲中,化作心底最柔軟的牽掛。即便歲月變遷,那份甜,依然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悄然漫上心頭。
作者:顏夢雨,江浩源,胡玉婷,高晨茜,陳嬌嬌,張琳羚 來源:自創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