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鎖里的秘語
老宅閣樓的木柜上,橫臥著一把銹跡斑斑的銅鎖。暗綠的銅銹爬滿鎖身,像時光烙下的苔痕,輕輕觸碰,便簌簌落下幾粒細碎的光陰。
這把鎖曾守護過母親的嫁妝箱。聽外婆說,母親出嫁前夜,紅綢嫁衣疊得方方正正,銀鐲與木梳在樟木箱底泛著微光。銅鎖"咔嗒"扣上的瞬間,燭火搖曳,映得母親鬢邊的珠花也跟著輕顫。往后的年月里,每當箱蓋開啟,銅鎖與搭扣碰撞的脆響,就成了我童年最熟悉的韻律。母親會從箱底翻出碎花布,為我裁剪新衣裳;或是取出褪色的老照片,指著穿白裙的少女說那是年輕時的她。
鎖芯的縫隙里,還卡著半截斷匙。那是某個暴雨傾盆的午后,父親急于翻找重要證件,慌亂中用力過猛,鑰匙應聲而斷。雨水順著屋檐淌進閣樓,在斷匙上凝成水珠,又順著銅銹的溝壑蜿蜒而下。父親蹲在箱前懊惱嘆氣,母親卻笑著說:"斷了也好,往后再不用藏什么秘密了。"自那以后,木柜敞開了懷抱,里面的舊物漸漸暴露在時光里,布料泛了黃,照片褪了色,唯有銅鎖依然倔強地守在箱沿。
某個暑假,我突發奇想,試圖用煤油浸潤銹鎖。刺鼻的氣味彌漫在閣樓,銅綠在油液中緩緩剝落,露出底下暗紅的銅色。當第一縷晨光爬上窗臺時,我驚喜地發現鎖芯竟能轉動了。輕輕一推,箱蓋發出吱呀的呻吟,像沉睡多年的老者被喚醒。箱底躺著本泛黃的日記本,字跡被歲月暈染得模糊,卻仍能辨認出母親年輕時清秀的筆跡:"今天他送了一束野雛菊,插在搪瓷缸里,整個屋子都香了起來。"原來這把銹鎖,曾鎖住了最溫柔的青春。
如今,老宅即將拆遷,工人們的嘈雜聲從樓下傳來。我握著這把銹鎖,忽然明白它早已不再是冰冷的金屬。那些斑駁的銹跡,是時光寫下的密碼;斷裂的匙痕,是生活刻下的印記。它見證過嫁衣的紅,記錄過歲月的甜,也收藏著無人知曉的心事。當推土機的轟鳴聲響起時,我將銅鎖小心收進行李箱——有些故事,注定要帶著銹跡,在新的時空里繼續生長。
這把銹鎖,像一本永遠翻不完的書,每一道裂痕都藏著秘語,每一粒銅銹都裹著往事。它教會我,有些東西不必強求锃亮如新,歲月賦予的痕跡,才是最珍貴的勛章。
作者:顏夢雨,江浩源,胡玉婷,高晨茜,陳嬌嬌,張琳羚 來源:自創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