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欞上的月光指紋
深秋的夜,風總愛順著窗縫游走,在玻璃上留下潮濕的呼吸。我常對著那扇木窗發呆,木紋里嵌著的月光,像被歲月按下的指紋,記錄著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晚。
兒時的窗是彩色的。夏日午后,蟬鳴把空氣煮得滾燙,我趴在窗臺上,看陽光在玻璃上流淌。窗欞將光線切割成菱形,在作業本上投下明暗交錯的格子。隔壁阿嬤的縫紉機聲噠噠傳來,和著窗外賣冰棍的吆喝,釀成一首甜絲絲的夏日小調。我用蠟筆在玻璃上涂鴉,歪歪扭扭的太陽和云朵,被雨水沖得七零八落,卻又在第二天的晨光里重新生長。
青春期的窗是沉默的。臺燈把影子拉得很長,與月光在墻面重疊。考試失利的夜晚,我蜷縮在窗邊,看樓下路燈將梧桐葉的影子搖晃成破碎的星子。夜風掀起窗簾,帶來潮濕的泥土氣息,仿佛大地在輕輕嘆息。有時會突然興起,對著窗外哼起不成調的歌,歌聲被風卷著跑遠,又被夜吞噬得無聲無息。那些無人知曉的心事,都被月光悄悄收進了窗欞的紋路里。
大學時的窗是流動的。宿舍的飄窗臨著護城河,清晨能看見釣魚的老人支起釣竿,暮色里游船的彩燈在水面拖出絢麗的光帶。我常抱著筆記本坐在窗前,看對岸的霓虹漸次亮起,把河水染成流動的油畫。某個雪夜,室友們裹著毯子擠在窗邊,看初雪簌簌落在河面,轉瞬消融。我們呵出的白氣在玻璃上凝成水霧,隨手寫下的"永遠年輕",被寒氣凍成了冰晶。
如今的窗是孤獨的。都市的月光總蒙著層灰蒙蒙的紗,高樓割裂了完整的夜空。加班的深夜,我望著玻璃上映出的疲憊面容,窗外的車水馬龍成了無聲的默片。但偶爾也會驚喜——某個暴雨初晴的傍晚,夕陽把云層燒成琥珀色,整個城市都浸在溫柔的光暈里;又或是臺風過境后,月光突然變得清亮,像被雨水擦拭過的銀器,在窗框上投下鋒利的剪影。
窗欞上的月光總在變化,卻又始終如一。它見證過孩童的天真、少年的迷茫、青年的熱烈,還有成年后的疲憊。那些被月光撫摸過的玻璃,那些留在窗欞上的指紋,都是時光寫給生活的情書。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里,唯有這扇窗,始終守著一隅安寧,把每一個平凡的日夜,都釀成了帶著月光香氣的詩。
作者:顏夢雨,江浩源,胡玉婷,高晨茜,陳嬌嬌,張琳羚 來源:自創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