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匣里的星子
木匣在樟木箱底沉睡多年,銅鎖早已生出綠銹。某個梅雨季,我撬開盒蓋時,霉味裹著零星光斑撲面而來,像打開了一扇通往往昔的門。
匣底躺著半塊水果糖,玻璃糖紙被歲月揉出細密的紋路,像外婆眼角的褶皺。七歲那年,我在田埂摔破膝蓋,外婆從藍布圍裙里摸出這顆糖。她粗糙的掌心擦去我臉上的泥漬,糖紙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甜味混著草藥膏的清涼,把傷口的疼痛都腌成了蜜。如今糖塊早已化了形,只剩糖紙固執地保留著那抹橘色,仿佛凝固了整個夏天的熾熱。
幾張泛黃的電影票根躺在糖紙旁,邊角卷曲得像秋日的銀杏葉。八十年代的小鎮電影院,是父母約會的圣地。父親總把票根夾在筆記本里,用鋼筆歪歪扭扭地標注日期。我曾在某個午后,聽母親說起《廬山戀》散場后,父親緊張地牽起她的手,手心的汗浸濕了兩張票根。這些被時光摩挲過的紙片,像封存的老唱片,輕輕一碰,就能聽見歲月深處的心跳。
角落里壓著枚貝殼,螺旋紋路里還藏著細沙。那是初中畢業旅行時,我在海邊礁石縫里撿的。同組的女孩把它送給我,說貝殼里能聽見海浪的私語。深夜的帳篷里,我們頭挨著頭把貝殼貼在耳邊,聽著若有若無的嗡鳴,想象著大海深處的秘密。后來女孩隨父母去了北方,貝殼卻留在了這里,成了青春散場時最溫柔的注腳。
最底層的信封已經脆得一碰就碎,信紙泛著陳舊的米黃色。那是高三時寫給未來自己的信,歪歪扭扭的字跡里滿是少年人的豪言壯語。"要去很遠的地方"、"要成為了不起的人",如今讀來不免有些酸澀。信末畫著歪歪扭扭的太陽,旁邊寫著"永遠不要忘記現在的自己"。可時光像潮水,早已把當年的棱角沖刷得圓滑。
合上木匣時,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一縷陽光斜斜照進來,在銅鎖的綠銹上鍍了層金邊。這些被歲月遺落的物件,像散落在記憶銀河里的星子,看似黯淡無光,卻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突然迸發出溫暖的光芒。它們提醒著我,生命中那些看似平凡的時刻,其實都閃著獨特的光亮,即便時光流逝,依然在心底某個角落,固執地發著光。
或許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木匣,藏著回不去的舊時光。那些被精心收藏的碎片,拼湊出完整的人生圖景。當我們在歲月中迷失方向時,不妨打開這個木匣,讓那些微弱的星光,照亮前行的路。
作者:顏夢雨,江浩源,胡玉婷,高晨茜,陳嬌嬌,張琳羚 來源:自創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