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畔札記
圖書館三樓的窗,永遠裝著流動的四季。
清晨七點,玻璃上凝著薄露,像誰悄悄抹了層砂糖。我抱著《傳播學概論》擠在臨窗的座位,看陽光把書頁上的鉛字曬得發燙。斜對角的男生總帶著同一款薄荷糖,錫紙輕響時,窗外的麻雀剛好落在梧桐枝椏,抖落幾片晨霧。他的筆記攤開在桌上,頁腳畫著 tiny 的太空人——后來才知,那是他暗戀女孩的“宇宙密碼”。
午后的光最是慵懶,透過斑駁的樹影,在課桌上織出跳動的銀線。有次走神,看見自己的影子和鄰座女生的影子交疊,她的筆帽系著根藍絲帶,隨手腕擺動輕輕搖晃——那是她考研院校的代表色。我們沒說過話,卻共享過一整個夏天的樹影,以及書頁間偶爾傳來的、若有若無的咖啡香。她離開時,窗臺上多了半罐速溶咖啡,罐身用便簽寫著“加油”,字與藍絲帶同樣清瘦。
暮色四合時,窗框會鍍上蜜色的光。這個時刻最適合發怔:看遠處教學樓的輪廓漸漸融成墨色,聽走廊傳來值日生拖地的窸窣聲。有天突然發現,玻璃上不知誰畫了顆歪扭的星星,用的是鉛筆,被擦過幾次又補全——或許是某個失眠的深夜,某個和我一樣對著窗發呆的人留下的。星星旁邊,還有行極淺的字:“別怕,我們都在宇宙里漂流。”
雨季來臨時,窗成了天然的幕布。雨絲斜斜劃過玻璃,把世界攪成一幅暈染的水彩。我和室友擠在傘下跑向食堂,水珠順著傘骨滴在她的帆布鞋上,濺起小小的泥點。她突然笑:“你看,咱們的影子在玻璃上變成雙胞胎啦!”雨幕中的倒影搖晃著,分不清誰的發梢更濕,誰的笑聲更亮。回到宿舍,我們發現彼此傘柄上纏著對方的發絲,像兩株在雨中糾纏的水草。
畢業前最后一次坐在這扇窗下,陽光依舊漫不經心地漏進來。桌上的咖啡漬早已干涸,鄰座的藍絲帶也不見了蹤影。伸手觸碰玻璃,涼意在指尖散開——原來四年的時光,都藏在這扇窗的呼吸里:晨霧里的悸動,樹影中的沉默,雨幕下的喧鬧,還有暮色中悄然生長的、關于未來的悵惘與勇氣。
玻璃記得所有未說出口的話:薄荷糖的脆響是暗戀的密碼,藍絲帶的搖晃是夢想的注腳,歪扭的星星是陌生人的共鳴,雨中的倒影是青春的注疏。這扇窗不會記得我們的名字,但會記得每個駐足的靈魂,曾怎樣在光與影的褶皺里,把青春攤開成一頁頁發燙的詩。
收拾書包時,我在窗縫里發現半片銀杏葉,葉脈間卡著粒透明糖紙——是秋天時,那個總買薄荷糖的男生,悄悄夾在我課本里的。糖紙折射著夕陽,恍惚間,又看見四年前那個抱著書本、對未來懵懂又期待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