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的春天,是一支由海風與書香共同譜寫的圓舞曲。潮潤的空氣裹著咸澀,卻在掠過誠心湖畔的垂柳時,被細葉篩成綿軟的綢緞。此刻的校園,每一塊青磚都浸著蓬勃的潮氣,每一株草木都噙著未晞的朝露。
草木辭:海韻浸潤的枝椏
春信最先藏在那株百年玉蘭的褶皺里。蒼褐的枝干舉著皎白的花盞,像白發教授從古籍中抖落的宣紙信箋,每一瓣都洇著墨香與海霧交織的紋路。教學樓的紫藤架下,細碎的藍紫色花穗垂成珠簾,風過時簌簌作響,恍若舊日琴房里飄落的練習曲殘章。
臨海的春總帶著幾分率性。櫻花最懂這脾性,前夜還矜持地蜷著花苞,一場夜雨過后便轟然綻成云霞。圖書館前的櫻樹最是恣意,花瓣落在考研學子攤開的《美術史》上,竟與莫奈的畫作遙相呼應。而食堂轉角的海棠則含蓄得多,粉白的花影映在玻璃窗上,與往來學子手中的青團構成一幅流動的工筆畫。
青春注:奔跑的哲思與裙裾
晨光尚未攀上鐘樓,操場已騰起年輕的熱氣。穿熒光運動衫的男生在塑膠跑道上追逐初陽,衣擺掠起的風驚動草叢中覓食的小鳥;穿漢服的女孩抱著《楚辭》穿過紫藤長廊,刺繡裙角掃過石階時,沾走了昨夜落下的半闋宋詞。
春日的課堂總在窗外延伸。學院的老教授領著學生在櫻樹下讀《詩經》,花瓣落進茶湯時,他笑說這是“曲園特供的落花茶”;地理學院的學生舉著儀器測量梧桐年輪,數據本里夾著剛摘的蒲公英,說要計算種籽飛越黃海的距離。最妙是雨后黃昏,籃球場積水的倒影中,晃動著辯論社少年們為“莊周能否理解量子力學”而揮動的手臂。
光陰箋:潮汐與書頁的和鳴
暮色降臨時,春意便沉進硯池般的夜色里。晚自習的燈火慢慢亮起,像撒在海岸線的星子,琴房飄出的《春江花月夜》與遠處濤聲應和,穿白色實驗服的學生抱著培養皿匆匆走過,容器中的新芽正以顯微鏡下的宇宙速度生長。
偶爾從書卷抬頭,望見誠心湖面漂著櫻花筏,便想起孔子“逝者如斯”的喟嘆。但這里的春拒絕傷懷——女生在湖邊錄制《海棠未眠》的詩朗誦,無人機掠過時,驚起的水鳥將她的聲音帶向海平面;實驗室的熒光標記在暗夜閃爍,那些跳躍的光點,恰似春夜里不肯安眠的年輕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