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怯懦的世界》賞析
在《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中,徐志摩一改往日脈脈深情、清新自然的創作風格,展現出了對個性解放與戀愛自由的強烈追求,借此抒發了積壓已久的苦悶與痛苦。
這首詩延續了徐志摩對“愛、自由與美”一概的單純信仰,但在這首詩中,這一信仰似乎表現得前所未有的強烈。他在詩歌一開始便大聲吶喊著這世道“容不得戀愛,容不得戀愛!”且在這之后就與一位癡情女子赤裸著雙腳開始了一場沒有預謀的逃跑,二人在途中“聽憑荊棘把我們的腳心刺透,聽憑冰雹劈破我們的頭”,無畏于路途中的種種困難與阻礙,只為了“殉我們的戀愛”,只為了“逃出了牢籠,恢復我們的自由”,最終“去到那理想的天庭”。詩中的“逃跑”充滿了瘋狂與失態,是一種不顧一切道德觀念束縛與教條約束的發泄,讀來有一種暴力的美感,隱隱有血腥氣滲出,從“刺透”“劈破”這些詞中透露出來,如一股刺骨的寒風,裹挾著徐志摩那時深受著的重荷壓制下的精神痛苦,都隨著這場說走就走的出逃一塊兒宣泄了出來。
整首詩被分成了四段,對應了四幅互相照應的畫面,頗具動感,它們渾然一體又各自獨立。“他們”在寒風之中與這個世界對立,不顧途中的艱難險阻、荊棘冰雹,一起逃往了另一個心之所向的地方。這些畫面充滿了悲劇色彩,給人以真實性與震撼力,是詩人那時精神痛苦的真實反映,也是他以詩言志的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我們雖不能體會到那時徐志摩所承受的痛苦與壓力,卻能通過詩中二人的瘋狂看到他的痛苦、壓力、掙扎。
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黑暗,如“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戀愛”,都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人們大多拘泥于封建教條之中,被束縛在傳統的道德觀念之中,仍然保留著較多封建的色彩。但,這首詩更多的,是對徐志摩個人浪漫激情的抒發。在“出逃”后,“我們”來到了理想的天堂,見到了茫茫大海,美麗的小島。他們喊累了,喊夠了,喊得心里稍稍平靜了,再從巔峰之上下來,坐在樹蔭底下邊喘氣邊看白茫茫的大海,眺望海中的孤島,凝眸于天上的云轉云舒。至此,出逃的瘋狂徹底冷靜了下來,用詞趨于緩和,又回到了徐志摩往日的創作風格,在輕快的小艇上戲耍,去看那鮮花,美麗的走獸與飛鳥。他將主觀情感和思緒全部融于諸如此類的客觀物象中,極力追求主客體內在神韻的契合。他是如此做的,呈現出的效果也是一種感性之動,有流動之感,也有著飛越之勢,給讀者以極強的共鳴之感,顯現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張靈 來源:泰州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