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五千年文化積淀,一百年嶄新征程,無論處于何方何時,有一種精神,總能穿越時空,與時代同行;有一個節點,總能喚醒記憶,讓心靈相通。是的,中醫的常青藤聯系著時代與時代,聯系著中醫人與中醫人,聯系著“我”與“我們”。身處于疾病常存,處處需要醫生的時代下的吾輩青年,選擇了中醫這個專業,則更應擔負起時代重任,學習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
大風泱泱,看千年征途,激流浩蕩;大潮滂滂,攬今朝勝景,磅礴萬丈。覽中醫千年的歷史長卷,我們經歷了由遠古時期至今的偉大蛻變;聽中醫千年的世紀回音,我們經歷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病由邪生”到“繼承與創新并重,中醫中藥協調發展,現代化與國際化相互促進,多學科結合”的思想變革;觸中醫千年的波折坎壈,我們經歷了焚書坑儒、文革的文化阻礙。如今中醫的蓬勃發展都是先輩們或肝腦涂地或胼手胝足換來的。作為中醫專業的學生,我們該如何學習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呢?
(一)先起而行之,學習雷鋒精神,找尋人生價值
瀹一壺飄香清茗,穿過歷史的幽徑,曾國藩曾有言:“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回望歷史,我們會發現有大事者鮮有空想家,而是勇擔責任的實干家。對于我們自身的個人發展與成長,須銘記: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吾輩的時代使命絕不是坐在前人的肩膀上高談闊論,而是擔起新的重任,增強自我能力,找尋自我價值,秉持著實干精神和雷鋒精神,將自身投入到奮斗之中,猶如雷鋒在日記中曾有言:“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
我有朱玉,日月礪之。個體開掘所長,潛心成長,實為求得發展的不二之路。文化傳承,顧名思義,首先在于對優秀文化基因的繼承。這種繼承首先應是忠于形式的, 即忠于文化的“外化”表現。懷赤血丹心,赴逐夢之約,曾是多少中醫為業者的人生路徑?從古至今,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推進,每一位名留青史的中醫大家,無一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我們需要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在傳承的同時做好創新與發展,讓中醫藥在“最美中醫”的繼承與發展當中不斷磨礪、不斷去適應這個時代,進而更好地服務于人類。我不由又想到熱映電影《八佰》所記錄的歷史,鎮守四行倉庫的戰士雖早已知曉己方寡不敵眾,卻仍舊以生命守護家國之念,在民族遭遇重創的漫漫長夜中迸發出最閃耀的星光。他們是人民的英雄,是社會的英雄,是國家的英雄。人們對英雄的固有印象,或許是《戰狼》中力挽狂瀾的冷鋒,或許是《三國演義》中義薄云天的關羽。他們無憂無懼,他們不屈不撓,他們所向披靡。現實中的英雄,可能沒有這些影視人物的傳奇,亦沒有他們的超凡能力,卻依然能夠震撼人心。吳孟超退休后不忘治病救人,雖然每次術后都汗濕衣衫,但他仍舊堅定地奮斗在臨床一線。他表示,只要組織和病人需要,自己隨時可以投入戰斗。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英雄不是用努力鍛造的,而是用熱血澆灌的。這些最終成為英雄的人,從不將英雄視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學習雷鋒精神,方能守得月明云開。
(三)再與時代融合,與集體共前行,爭做時代新人
浮天浪海,立馬昆侖。個體與集體相攜而行,方能行穩致遠,鑄就輝煌。 觀照當下,當新型冠狀病毒的挑戰在中華大地之上掀起巨浪,風暴眼中,有鐘南山、李蘭娟、張定宇等無數醫護工作者與病毒進行殊死搏斗;醫療線外,有九五后女孩甘如意不分晝夜騎行三百公里承擔崗位責任,快遞小哥汪勇無畏風險 主動接送醫護人員,更有如他們般的無數普通人各自投入“全民戰疫”的偉大斗爭。正因為社會中的毎一個個體各盡其能,由此支撐的民族集體方能挫而愈勇, 困而愈強。當新時代、新活力注入舊文化、舊智慧, 便不難迸發出強大的文化力量。當雷鋒精神以各種形式家喻戶曉,當中醫藥文化以各種形式普及全民,當中醫藥工作者以各種形式遍及國土,我們不難證實文化創新的力量——它是繼承中醫藥文化和雷鋒精神基礎上的創新,是代代中國人智慧的累加, 是中醫藥文化和雷鋒精神傳承的來路。在跨越千年的同頻共振之下,一代代人以自己的努力將中醫藥文化和雷鋒精神熔鑄于故事之間, 促使中醫藥文明和雷鋒精神永續傳承,一路向前。而人又是中醫藥文化和雷鋒精神的創造者,因此,我們在中醫藥文化和雷鋒精神的傳承中洞見中醫患之事、醫患之情、醫者之路。然而我們也應牢記自身中醫藥文化和雷鋒精神傳承者、創造者的身份,在欣賞之余, 盡己之力學習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個人與集體攜手并進,方能“妙手回春”、“懸壺濟世”。
所謂文化,乃人文化人而成。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寰宇浩瀚,群星璀璨。廣闊天幕之中,讓我們做那繁星中的一顆,共同編織起星河波光的神話。學習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