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傷寒 千載流芳
讀書窗下篝燈坐,一卷傷寒一纂香。古人言:半部傷寒醫天下,在學習、研讀、體悟《傷寒論》一書的醫理、醫方、醫道后,筆者深刻地體會到了傷寒一書的魅力所在。回望歷史的長河,無數前輩醫家致力于傷寒研究;俯首如今的晨光,莘莘中醫學子賡續著醫者精神。
醫理明
初學傷寒時,筆者便驚嘆于仲景先生將疾病的病因病機、預后轉歸、證治禁忌歸納總結的如此之奧妙、精簡。在學習傷寒論的過程中,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一個簡單的癥候往往可因復雜的病機,如若學藝不精,造成失治誤治,往往會導致病人的病情惡化,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而仲景先生嘔心瀝血地將自己地經驗一一記錄,以昭后人,將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后人提供了學習的范本。除此而外,仲景所建立地六經辨證的理論體系,更是中醫發展史中的一大創舉。我輩學子,在學習傷寒之時,更應潛心品讀、耐心求索、放心實踐。
醫方驗
大道至簡,悟在天成。傷寒方更是中醫藥后花園的粲然瑰寶。傷寒論中的方劑大多數用藥精簡、療效顯著。湯劑、丸劑、散劑、含咽劑、灌腸劑、肛門栓劑等不同的劑型在書中也早有記載。后世諸多良方都從傷寒一書中汲取養分,化裁而來。抗擊新冠疫情中的名方“連花清瘟”便是以《傷寒論》中的麻杏石甘湯與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中的銀翹散化裁,這更驗證了傷寒一書仰止當世,光照來人的卓越貢獻。
醫道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傷寒論》一書流傳千古,醫道傳世,不僅是因其理法方藥具妙,更是因仲景先生普濟眾生,懸壺濟世的大醫信仰。仲景先生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他用自己的力量與堅守,救助了無數命懸一線的生命,一燈燃而千燈明。醫者仁心的精神,深深地激蕩著后世中醫人的靈魂,使他們立足于當下,感受青春的活力,迸發奮進的火花!
一卷書香,一劑藥方。穿越歷史煙云,拾起一縷墨香。一味味草藥躍然紙上,在中醫藥的后花園絢麗綻放;一道道方劑暗香浮動,于中醫藥的歷史里千古留芳。
懷揣著,至精至誠的聲聲教誨;懷揣著,惟是惟新的錚錚誓言;懷揣著,懸壺濟世的拳拳信念;懷揣著,守正創新的昭昭決心。在博大精深的專業知識中孜孜苦讀,在百花齊放的中醫寶庫里潛心求索。無愧大時代,奮進新征程。用奮力奔跑的身姿,展現新一代中醫人的昂揚風采,書寫中醫文化的盛世華章!
作者:戚浩然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