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歌詞中的愛情與親情
發(fā)布時間:2024-07-21
閱讀: 一鍵復制網址
唐五代詞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口語化傾向,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現(xiàn)代香港詞人林夕繼承并發(fā)展了這一傳統(tǒng),通過《愛得太遲》、《再見二丁目》等流行金曲,深刻揭示了現(xiàn)代都市人的情感世界。本文通過分析林夕詞作中的“藝術意象的人生境界”、“情感審美”以及“生命意蘊”,探討了美學與愛情、親情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并揭示了詞作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唐五代詞的出現(xiàn)呈現(xiàn)出的新的表達方式和口語化傾向,它“喚起一片相思,創(chuàng)造了畫橋、流水、秋千、院落、小樓、飛絮、細雨、梧桐等一系列敏感的意象,支持了詞長達百余年的一段生命”。現(xiàn)代“文化工業(yè)”中,詞已逐漸演變?yōu)楦胶土餍幸魳返囊徊糠郑嗟卣宫F(xiàn)著都市生存的人們的種種情感。現(xiàn)代香港詞人林夕“從小眉目中寫人生”,譜寫出《富士山下》、《再見二丁目》、《傳說》、《終身美麗》、《約定》等流行金曲。
美學與愛情——《再見二丁目》中“藝術意象的人生境界”
愛情,是橫亙在人們面前永恒的情感話題。宋詞人以晏殊“北宋依聲家初祖”、晏幾道“小山詞”和柳永為代表,抒寫了一首首雋永清麗的詞作。林夕“從小眉目中寫人生”觀照了現(xiàn)代都市的愛情現(xiàn)狀。詞人與愛人約定于二丁目漫步,可漫長的等待,只留下一個人的傷悲。乍有“閉起雙眼你最掛念誰,眼睛張開身邊竟是誰”(《人來人往》)之感,“滿街腳步突然靜了/滿天柏樹突然沒有動搖”,依據(jù)“移情”說,即情感或感受從自我向對象的投射,詞人內心的情感向“滿街腳步”、“滿天柏樹”投射,世界都安靜了,“世界將我包圍”(《飛女正傳》),漸漸,詞人覺悟到“歲月長,衣裳薄”。“歲月長,衣裳薄”,或許有兩層意思,其中之一為韋莊《菩薩蠻》:“當時年少春衫薄”,忘掉渴望,放下執(zhí)念,或許就能回到過去,找回那個曾經的自己;另一層意思:人生的歲月很長,但我的衣裳卻如此的單薄,讓我放下對你的執(zhí)念(我的精神寄托)衣裳單薄的我,何以渡過那漫長的歲月?究其所有,是一個“執(zhí)”與“不執(zhí)”。最終,“歲月長,衣裳薄”的藝術意象被詞人升華為“原來過得很快樂,只我一人未發(fā)覺”的“不要固執(zhí)地堅持,學會放手,讓一切順其自然,生活中難免會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世上諸多事物也是充滿著無限的變數(shù),過分執(zhí)著,則會令自己陷入煩惱焦躁之中,不如學會釋然”、“原來安心,才能開心”(《原來過得很快樂》)、“誰能憑愛意讓富士山私有”(《富士山下》)、“無論熱戀中失戀中,都永遠記住第一誡,別要張開雙眼”(《相愛很難》)的情感體悟。
《當時的月亮》與“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的情感審美
林夕曾說“大學時期跟我愛的人去旅行,窮得很,擠十小時火車連凳下都擠滿了人,我靜靜地看張愛玲,覺得車廂的汗臭味滿幸福,因有他在我旁邊。事隔多年寫這歌,想不到如今,已跟這人不可能再見。”林夕懷著懷念的感情,續(xù)寫“當時的月亮”,起筆由往日場景:我們聽著音樂,喝著桌上的茶,陷入了深深的回憶,如果當時我們沒有說一聲道別,現(xiàn)在又會是怎樣。《美學原理》指出,將“情景”所脫胎的視覺形象進一步推廣普遍化為包括想象在內的表象感知,并同時將情感泛化為意向,就產生出更為普遍也更加重要的另一個中國古典美學范疇“意象”。“意象”是以情感為代表的“意”與以感知提供的表象為代表的“象”的統(tǒng)一,它鮮明而準確地表達出審美活動的物我同一、主客同一、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同一的獨特本質。“當時的月亮”已然凝結為“意象”,正如宋詞人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小山詞以“閑婉沉著,善以淺語道深情”著稱,具有豐富的審美體驗。上闕營造故地重游的夢幻朦朧“情景”,于“景中見情”,“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最終只余下“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的追憶之感。正如評論言:月亮只是默然的站在那里。離散的人覺得清冷,團圓的人覺得溫暖。詩意的人想丈量這月色的長度,失意的人說月色難眠。其實,月只是自顧自的出神,自顧自的圓缺。有時匆忙,有時漫長。我們的自作多情因她而千變萬化。其實,每一片的月光都不是為你而照亮的。
美學與親情——《愛得太遲》與生命意蘊
李澤厚先生把生命的意蘊問題表述為“人會如何活下去,為什么活,活得怎么樣”。也有人借用《紅樓夢》中的說法來表示對“瞬間與永恒”的思考。妙玉見到寶玉時問:你從何處來?黛玉葬花詞說:“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這是何處去的問題。從何處來是生,到何處去是死。這些都是對人生的哲學拷問。《愛得太遲》正揭示了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們對于生命意義的判斷。
“日夜做,見爸爸剛好想呻,卻霎眼看出他多了皺紋。”這句歌詞,像是一根刺,深深地扎進心里。某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父親多了皺紋,他的蒼老感讓我們心如刀絞。那一刻才明白,原來愛得太遲,是一種多么無法言喻的痛。想要告訴父親我們有多么愛他,可是時間卻已經悄然流逝,那些未曾說出口的話,已經變成了永遠的遺憾。而生命的意蘊,就在這些平凡的日子里悄然綻放。它不需要轟轟烈烈的事跡來彰顯,只需要我們在每一個瞬間,用心去感受、去體驗、去領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親子情、男女愛、夫婦恩,都是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它們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讓我們明白生命的價值。評論中的真實感觸——媽,你在天堂看到了嗎?兒子終于為你穿上了軍裝,你為什么在我穿上軍裝的前一個月冒著臺風上班。你生前我總是在我朋友面前說,我媽是環(huán)衛(wèi)工人,我覺得我媽雖然拿著最低微的工資,卻干著最高尚的工作——令人動容。“有些心意,不可等某個日子。”這句歌詞,像是一聲警鐘,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個表達愛意的機會。不要讓忙碌的生活成為疏遠的借口,不要讓沉默成為遺憾的根源。愛,需要及時。
愛情與親情幾乎占據(jù)了人生的一大部分。林夕的詞意象豐富而生動,“情景”感強烈,為讀者帶來了深刻的審美體驗。在情感表達上,林夕以其敏銳的情感洞察力,將愛情的復雜與多元刻畫得淋漓盡致,續(xù)寫了一個個愛情哲理。而在《愛得太遲》中,林夕通過更為具體的場景和情感描繪,展現(xiàn)了都市親情中更為深沉的美學內涵,以錯過為引,引出人是為何活著的生命意蘊。之所以選林夕詞作為作業(yè)對象,完全因為從我初中至高中,乃至如今大學,從青蔥少年到踽踽青年,林夕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音樂的放松,更是一個個凝結在歌詞中的人生體悟。我自詡林夕是我的情感導師,或者如此。我也一直想為每一次的感悟寫一點什么,但往往過眼云煙,轉瞬即逝。也曾聽著林夕的勸慰在寒冬里一個人流淚,縱然如今想來不過莞爾一笑,但我怎么又有眼淚。
作者:吳晉輝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tài)、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yè)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xiāng)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