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讓生活更加舒適
溝通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一句好的話,會讓一個處于低谷的人瞬間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振作起來,這便是會溝通的效果。擅長溝通的人,總是能夠精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開口直擊對方的心靈。
在當今社會,溝通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能。無論是在學校的學習環境中,還是在日常瑣碎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是必需的,我們可能為了某一項作業題目與同學進行探討交流,也可能是需要購買生活必需品與父母進行商討交流,這種一對一式的交流方式我們稱之為溝通,溝通就是指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傳遞交換信息、思想、知識、觀點、情感,從而對對方發生影響的過程。
有人說過“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來自溝通,最大的失敗來自不愿意溝通”,溝通幾乎伴隨了我們的一生。在我們咿咿呀呀剛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溝通就出現了,隨著嘴里蹦出來一聲“呀”,父母就通過我們的眼神或者是手勢,判斷出我們的需求,比如想要一個小玩具,父母就會將其交給我們,我們露出一個甜美的微笑,亦或是“嘿嘿”的應一下,如此,一次愉快的有效的溝通也就順利完成了。溝通其實也是一次價值的交換,我們能夠從言語動作中獲得我們所需的東西,而父母也能因為他們成功的給予了我們所需的東西,獲得了我們的微笑的回應,也就是能得到他們所認為的價值。
在我們逐漸大些后,我們就需要去到一個個形形色色的班集體中,班級里的同學性格各不相同,所以各自之間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和誤會,這時候就需要有及時的溝通,溝通的目的不僅有簡單的傳遞信息的作用,它還能夠解決一定的問題。學生時期的爭吵都是些瑣碎的小事,比如大家都有嫉妒的心理,當自己的好朋友是班級里的佼佼者,老師眼中的好同學,那么自己便會有種低落感,甚至可能因為朋友一句不經意的話語而多想,矛盾一觸即發,最終產生了誤會。這時,便需要自己擁有溝通的技能,積極溝通、深入交流,誤會往往會順利地解開。但是,光靠一個人會溝通也是不行的,溝通是互相的,溝通具有四種基本形態,分別是聽說讀寫,第一個就是聽,所以在別人發表言論時,我們需要耐心的傾聽。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過“傾聽是溝通的一半,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半”。既然需要解決問題,那便要傾聽。傾聽別人說話是一種尊重的表現,同時也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傾聽具有五個層次,層次由低到高分別是聽而不聞、敷衍了事、選擇的聽、專注地聽、同理心地傾聽,層次越高代表著覺悟就越高,境界也就不同,我們需要有專注地聽,這樣才會顯得對別人尊重,自己也能得到相應的尊重。中國人常說“多聽少說”,在傾聽中,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耳朵去接受信息,用眼睛觀察對方的姿態,用心靈去感受對方的情感,來辨別自己應該如何回答,與對方進行有效的溝通,最終能夠解決存在的問題。
問題解決之后,誤會便隨之而消失,彼此之間也能順利的打開,關系自然會變得更加的和諧,這就是溝通的最后一個目的。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們將來定會是去到各個不同的幼兒園進行工作,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更有他們的家長和同事領導之間的交流。我們作為已經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在與幼兒進行溝通時,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并且保持能夠專注地聽他們講,用細膩可親的言語同他們交流;在平日里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應當是相互理解、支持、緊密聯系的,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家長就如同我們的顧客,在進行一系列的溝通過后,我們能與家長建立長期合作伙伴的關系,家長們認同我們的價值,放心的把孩子交到我們這里,我們需要以一種服務的精神去教導他們的孩子;在工作單位與領導同事溝通,應當抱著學習的心態,剛步入職場的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同時也需要有很多展現自我的機會,通過溝通,讓同事領導們多多了解自己,體現自我的能力,實現自我的價值。
在工作中,我們還需要有溝通心態的把控。一個簡單的微笑就是一張通行證,不論是幼兒還是家長,一張笑臉會為彼此的談判減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也是溝通談判的第一點,要有喜悅心。第二,就是包容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瞬間的忍耐、有限的退讓,將使狹隘的人生之路變得無線的寬闊,沒有人不會犯錯誤,以包容之心去諒解他人,或許可以讓他因此而感動,同時能促進倆人之間關系的更加和諧,也會自我進行反省,銘記此次,下次不會再犯錯誤。第三,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保持同理心,也就是學會換位思考,一件事情的矛盾的激發,必然是雙方之間都存在問題,各自都有理論的依據,但若是其中一人能夠設身處地地思考對方的想法,那么爭論便可避免了。最后一點,就是贊美心,贊美是對一個人價值的肯定,適時的對對方進行贊美,會讓彼此的身心都愉快,贊美別人,會讓別人感到自信,即使他現在還不是很完美,可能在贊美之下,他就投了充足的勇氣和對自己的肯定,在不久后的將來,他就會成為那個完美的人。
溝通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溝通可以傳遞信息、解決問題,同時也是雙方關系拉近的一根繩子,在溝通中,我們定會存在爭論和問題,注意把控好溝通的心態,學會在溝通中傾聽他人的觀點,并且換位思考,真誠地表達出自己情感,這樣會使雙方的溝通更加有效。
作者:黃瑛媛、張思琦、宋金鳳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