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季節》影評
《漫長的季節》是由辛爽執導,由范偉、秦昊、陳明昊領銜主演的生活懸疑劇。從出租車司機王響、妹夫龔彪、刑警支隊前隊長馬德勝這三個人生失意的“老頭”視角展開。以看似常規的套牌撞車案為切口,牽引出了18年前駭人聽聞又撲朔迷離的碎尸案。以老人的視角講述一代人和他們的一生,時間跨度足夠大,也帶有更為有沖擊力的厚重感。相比常規懸疑劇偏好線性敘事、把邏輯鏈懟到觀眾面前的操作,該劇采取1997年、1998年和2016年時空交錯三線敘事,倒敘和插敘交叉使用,用草蛇灰線的方式制造懸疑,刷新了觀眾的觀劇體驗。
《漫長的季節》“生活懸疑”的定位,意味著它不只是要講述幾個富有懸念的案件,不只是聚焦案件的關鍵人物,更重要的是展現普通人生活的這片廣袤土地,首要的便是刻畫出生動且貼近真實生活的人物群像。渴望走出父輩畫下的圈的王陽、將中國式傳統母親形象展示得淋漓盡致的羅美素、過著不幸人生卻拼命守護姐姐沈墨幸福的傅衛軍、具有堅韌的女性力量的李巧云、知世故且妥協于世故的黃麗茹、表里不一的廠長、賊喊捉賊的保衛科科長……劇集補充了多位同樣困于同一個漫長的季節中的配角,群像式的人物設置展現了20世紀90年代末生活在面臨工業改革陣痛的東北工業城市中的眾生百態,使非懸疑劇的受眾也能對內容產生共鳴,從而擴大劇集的受眾面。
這部劇中帶有濃重的“東北幽默”。在當代中國,大眾流行文化中的“搞笑東北” 很大程度上始于趙本山。當年《賣拐》《昨天今天明天》《不差錢》等小品一經演出就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它所使用的東北腔調以及隱含的東北文化也被打上了搞笑的烙印。但正如劉巖所指出的,“東北是‘老工業基地’, 東北人卻又是‘都市外鄉人’。 現實情景中的東北下崗工人的形象被小品替換為愚蠢又狡黠的農民,且其中的搞笑更多是對他人的戲謔。《漫長的季節》顯然與之不同。它以1990年代“下崗潮”為宏觀背景,以下崗工人階層為主要人物,與中國當代的發展歷程密切相關,也更接近現今人們的生活,其中表現的下崗失業、同事沖突等正是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該劇沒有通過嘲諷或戲謔人物缺陷的形式來制造笑料,而是以自嘲的方式來表現幽默。這里的自嘲并不僅僅指貧嘴自況,還包括通過互懟的方式表達對于相似境遇的人的調侃,從而間接達成對于所在群體包括自己的無奈揶揄。如龔彪曾嘲笑王響, “開完火車開汽車,一輩子凈玩輪子”,這其實也是他對于自己失意人生的另一種描繪。曾經作為樺鋼青年干部的他,最終同樣開出租車,“玩起了輪子”。在坎坷的人生中,他們沒有訴苦與抱怨。現實情況就是如此,即使幾年如一日地穿著同一件衣服,即使身邊的親人都已離去,人物依然坦然接受并以愉悅輕松的心情來面對生活。這種自洽的生活態度無疑能夠引發觀眾的共情,因為這也是當代許多人的真實寫照或期望,“他們”與“他們”一樣,除了努力生活,別無選擇。故事時間上的貼近與自嘲式的幽默拉近了觀眾與影視劇的距離,由此,東北幽默獲得跨越性的發展。
該劇還提供了一種懸疑劇的可能性。為增強懸疑感,一貫的操作是冷色調、暗黑系、肅殺風,而該劇則反其道而行之,描摹了明朗爽利的東北秋天。劇中每一個陳設細節都透露著人間煙火氣,巧妙接合幽默元素和緊張氛圍。劇情已完結,懸疑已落幕。兇手是誰、真相是什么,很重要,但是與此同樣重要的,是被牽扯進案子里的那些活生生的人、那座活生生的城。那些事情和那個時代是如何從他們身上駛過,給他們留下了什么樣的痕跡,被生活吊打之后還能不能爬起來“往前看別回頭”,值得我們思考。《漫長的季節》以懸疑的為底色,展現了小人物與自我的和解以及獨特的東北地域文化,擴展了懸疑劇的內涵,是一部不錯的作品。
作者:徐穎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