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今觀才淺憑著自己對手工的熱愛制作出一件件令人驚嘆的“玩具”,不覺感慨良多。
自三星堆出土以來,我們就不斷地開始了解一個在先前幾乎不曾了解過的世界。這些認知,都是絢爛的文物所帶來的。就如文字。我們雖然不能全然讀懂先輩們的文字,但我們可以從只言片語中慢慢感知、學著去理解、學習那時的文字,從那些文字中體會到當時的盛況、民不聊生、太平盛世、海晏河清……
有“以史為鑒知興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風濁清揚”,我們得知歷史的途徑,可以說大都是由文字而來的。
紙上記載的點點滴滴,從來都不會因為時光而磨滅。記憶會衰退,但筆墨不會。某天我們翻開曾隨手記下的點滴,會驚訝于那時濃烈的情緒,會驚訝于曾發生在身上那么多有趣的事情。每次翻閱筆記,滿目皆是回憶。每次的記載,或許也可以是為了未來某天我們偶然間翻閱時的驚異:原來我也曾如此想過,為了讓未來的我們不忘記那些我們不愿忘記的回憶。
筆墨的記載,讓歷史歷久彌新,讓精神得以傳承,讓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得以為世人所知。家書中彰顯了一個家庭乃至家族的處事觀念,是為一個時代的縮影,是前輩對后輩的期待與教誨。史書中記載了我們無法見證的震撼時刻,向我們展示了先人的智慧,讓我們了解了朝代的興衰更迭,讓先人與我們在紙上對話,讓我們以史為鑒,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
如今,電子設備的普及,大多數人似乎更樂意在網絡中發表觀點,日記、家書、信件等寫于紙上的文字形式在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在逐漸減少,何不重拾這些文字形式,在紙中體驗那些曾經的美好時光?
從觀才淺復原三星堆的行為中想到文化的傳承,繼而想到文字在文化傳承中的貢獻與作用。緊接著與現實接軌,呼吁不要忘記文字,不要輕視文字的重要性。是為一次對于中國文化傳承的思考。
作者:張靈 來源:泰州學院 張靈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