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曾說過“一兩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但我對此并不認同。我認為后天比先天更重要,后天包含了努力和環境,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兩者都存在,并且起到正面積極作用,先天才能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首先,我想先說一下后天中的環境因素。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說過:“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如果讓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環境中培養他們,不論他們的前輩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職業和種族情況如何,我保證能把其中任何一個人訓練成我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盜賊。”雖然這句話有些過于偏激,但卻不無道理。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從小耳熟能詳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是這個道理。
同樣的,還有印度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的鄉下,人們發現了兩個由狼哺育的約有七、八歲的女孩,他們將僅活下來的那個女孩送到狐兒院進行教養。開始時,這個女孩的生活習性和狼一樣,兩年后才會直立,六年后才學會行走,十七歲時,她的智力也只相當于普通四歲兒童的水平。對于這個女孩來說,她失去了人類社會的環境,所以無論她是否具有多么好的先天條件,都被后天抑制了。
其實,先天僅僅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沒有一定的環境影響,這種可能性就不可能轉換成現實,也就從根源上阻斷了先天在后天的發展。
如果說環境是基礎,那么后天的努力奮斗就是先天因素顯現出來的條件。我一直認為后天努力比先天因素更重要,我十分認同世界著名的發明家、物理學家愛迪生的話:“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人們常常有錯誤的認知,也就是自己的心理作祟,不愿承認后天努力的重要性。然而,成功的背后往往是無數次的努力和堅持。以袁隆平為例,他是中國雜交水稻的開創者,通過多年的辛勤努力,他成功地培育出高產、抗病的水稻品種,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個例子表明,個人的后天努力和奮斗是實現成功的關鍵。
如果人們普遍認為先天因素比后天努力更重要,那么人們可能會放棄努力,認為自己的命運已經被決定,從而導致社會進步的停滯。相反,如果我們認識到后天努力的重要性,盡管人們的起點和條件各不相同,但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成功。
總之,后天努力和先天因素都對一個人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堅信后天努力比先天因素更為重要。環境對人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而個人的努力和奮斗是先天因素顯現的條件。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并給予每個人平等的機會和資源,那么社會將會更加公平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