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說讀書
今年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在手機上看到各種讀書活動刷屏,心里不由有些惶恐,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讀書了?
現在手機方便,無事的時候,刷刷手機,翻看朋友圈,瀏覽新聞,刷短視頻,一晃就把時間打發了,回過頭來一想,收獲了什么呢?好像什么也沒有,僅是打發了無聊而已。
在農村長大的我,小時候大家都窮,村里可供讀的書太少,在還在為溫飽努力的年代,買書幾乎是一種奢望。所以,對課外書有種本能的渴求,聽說誰家有小說、連環畫之類,常要想方設法借來一讀,《紅樓夢》《三國演義》《楊家將》《七俠五義》《說岳傳》……,幾本有限的書在大家手里轉來轉去,故事記得滾瓜爛熟,把書翻爛了都舍不得丟。記得小學五年級,到鎮上趕集,母親終于同意我買平生自己買的第一本書,八分錢一本的連環畫《燈花姑娘》,回家來我興奮得睡覺都要把書放在枕下,生怕書會飛了一般。
等到后來條件稍好一點,可供閱讀的書多了一些,就饑不擇食地讀,特別是借別人的小說,別人限定有時間,常等大人睡著了后半夜偷偷爬起來點著油燈看書,天亮了兩個鼻孔都被油燈熏黑。記得有一年到城里一個親戚家拜年,發現他家里有幾箱連環畫,就通宵達旦地看,回家的時候還念念不忘那些沒看過的書。
參加工作以后,有條件購買書了,一上書店就按捺不住買書的沖動,總要買上幾本回家。開始的時候,對買回來書手不釋卷,恨不得一口氣讀完。慢慢地,對于買回來的書,想到反正是自己的,放在家里隨時可讀,所謂書非借不能讀也,性子就懶了下來,以至于有些買來的書放在書柜里幾年都沒有讀,新書變成了舊書,如果書有感情,會不會怨我,把它們弄成了深宮怨婦?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可是,隨著工作上的事情越來越多,加之各種人情世故,交際往來,個人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也就給自己偷懶的理由,每年看的書越來越少,幾近于無,腦袋儼然一片糨糊矣!某次與人閑聊,說起幾個歷史掌故,我半天想不起來,以至被一個學識深厚的長者批評,說我是上過大學的,怎么這么膚淺?
當眾被人批評是件難堪的事,可也怨不得別人,誰叫我閱歷多了,知識少了,肚子大了,墨水淡了呢?知恥而后勇,平時有空我也盡量去看點書,填補一下空洞的腦子。捧著書本,才訝然發現,經常用電腦辦公,在電腦上處理文字的我,翻開書本,有時一些簡單的字把我弄得恍恍惚惚,疑似不識;更有甚者,寫點書面材料,也經常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都說科技方便了人,可它也是害人不淺啦!
看書宜靜,看書最大的敵人是手機。有時剛看進去幾頁,朋友一個電話,或是幾條提示信息,就把看書的心境擾亂了。可手機是現代人的魂,它功能越來越完善,與外界的聯系,各種信息往來,事情安排,乃至購物,消費支付等等,都離它不得,我們的生活已經儼然被它綁架!我們的生活就這樣被各種機器支配著,難得沉靜下來,日子過得越來越忙碌,時間越來越零散,幾乎是迷失了自我。
在世界讀書日,想想我自己,一年讀過的書有多少?頂多一二十本而已,真是少得可憐!書看得少了,感覺腦子也褪化了,精神也有些萎靡不振的樣子,有時,自己看著鏡中那張俗不可耐的臉,自己都覺得討厭。
今年“世界讀書日”的主題是“閱讀推動未來”,強調閱讀在培養個人、推動社會進步以及塑造未來的重要作用。對于我,閱讀書籍并沒有什么宏大的理想,不過是想借此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已。近期斷斷續續讀了幾本溫鐵軍關于“三農”方面的著作,頗有茅塞頓開的感覺,還重溫了《白鹿原》《塵埃落定》《邊城》《生死場》等幾本書,但愿,閱讀能使自己沉靜下來,不至于那么浮躁吧。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