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人才是強國戰略的重要步驟,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重要部署,是推動新時代人才強國建設新發展的方向,引領社會經濟、科技、文化邁向新成就是我們共同的發展目標。因此,我們要重視人才的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讓創造力競相迸發。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人才正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是我們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就我國而言,新時代10年,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都取得重大成果,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同時,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百年變局和疫情交織,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必須“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故而,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渴望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確立人才強國戰略布局,聚焦實施系列化、多領域、“一攬子”人才工程計劃和人才政策創新,啟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新時代人才資源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人才發展邁出現階段。當前,我國人才規模迅速擴大,人才素質大幅度提升,人才發展投入持續增加,人才效能穩步增強。新時代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展開。
然而,盡管我國人才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邁上了新臺階,但也看到,與我國高質量發展需求相比,與其他科技強國相比,我國人才工作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些困擾多年、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仍沒解決。
千秋偉業,人才為本。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需要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做出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
我認為當前,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夢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以強大的人才支撐來應對挑戰、抵御風險、克服阻力,最大程度的發揮人才的優勢和長處,把人才放在最能發揮其特長才,才能讓人才充分展示其才華,使人才能夠物盡其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才能劈波斬浪、無往不勝。我們要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這是建構人才強國的重要任務。人才的培養首先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了人才后,我們還要用好人才。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大力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帶動全社會厚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邁步新征程,不論是實現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都迫切需要一批有一批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為之奮斗。創新科技布局未來,孕育新時代人才。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懷抱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肩負起時代賦予青年人才的重任,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推向前進!
作者:陳肖宇 來源:求是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