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古陶,百年傳承
隆昌土陶擁有600多年的制作歷史,于2018年成功申報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國內知名的制酒企業都與隆昌土陶進行合作,如我們所熟知的貴州茅臺等;為了更加切實的了解隆昌土陶的制作方式、隆昌適合制陶的自然原因等,2022年,三下鄉小隊來到了隆昌市石燕橋鎮的隆昌市碧檀陶瓷有限公司,親自感受非遺古陶制作工藝的魅力。
不僅僅是親自體驗制陶、了解隆昌土陶品質上乘,色澤油潤的條件,掌握更多有關于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還著眼于陶瓷制造對于隆昌市石燕橋鎮百姓就業的助推作用,從歷史與時代的新階段認識傳統工藝對于當下社會的影響。
從隆昌市區出發,只需要幾十分鐘的車程便能抵達制陶體驗館。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味道,一個個大陶缸陳列在陰涼處,顏色有深有淺,表明其陰干程度的不同,顏色越深,表明陶缸越潮濕,需要越長的時間完全干燥,以便于燒制。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工作人員借助一種類似于刻刀的工具對于剛剛捏制好的土缸進行修整,確保土缸造型的完美。隆昌的陶制品品質一流,很大程度上由自然和社會兩方面因素所決定,一方面,隆昌的陶土由于隆昌得天獨厚的氣候水文條件而品質優良,粘性高,便于制作大件的陶器,且產量充足,足夠滿足相關工廠的需求;另一方面與隆昌自古以來的制陶技藝有關,經過歷史的沉淀,隆昌的制陶技藝一流,因此,隆昌土陶在國內國際都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可能我們日常生活中引用的飲品容器便產自隆昌,隆昌大大小小的制陶工廠更是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對于周圍的居民而言,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無需離開家庭,真正實現了“留住新鮮血液”的期冀,同時,也為隆昌的脫貧攻堅戰斗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鑒于當今技術的不完備,在燒制過程中的毀損仍舊存在,極大程度上導致了生產資料的浪費,科技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緩。
當今時代,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生產水平的大幅提升,還有部分傳統工藝的隕落,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之一,傳統陶藝制作也迎來過低谷期,正是由于社會的重視加之將其融入現代社會的創新路徑,使得陶藝得以在當下生存并發展,不僅僅是陶藝,還有許多傳統的技藝都尚待我們加以重視,加以傳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我們身體力行,維護這些流傳百年的絢爛文化。
作者:澤郎哈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