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雨的清明
在兒時的記憶里,清明,總是和雨水聯系在一起。盡管春風,把我們的心情染綠,但思緒卻被這綿綿的細雨,裹挾著無盡的憂傷與哀思,背負著太重的傷痛與悲戚。所以,“清明時節雨紛紛”,并不只是唐詩宋詞里一幅幅充滿憂郁的意境,也不僅僅是兒時懵懂的經歷。這一天,連空氣和呼吸都是水淋淋的,四周圍彌漫著,無以名狀的潮濕氣息。情感隨著那些已經遠去了的身影,變得如此沉重;靈魂在空寂的曠野里,對著一座座墳塋、墓碑暗自悲泣。思緒在無盡的憂傷中游弋,懷念在綿綿的雨水中流淚------斬不斷、揮不去、辨不明、也分不清,終究是什么力量,在這一天里,控制著我們無法排解的情緒?
今年的清明,也許不會再有雨。唐代的詩人們,已經將清明的雨水盡悉描繪;宋朝的詞客們,已經把清明時節的淚水寫盡;如今留給我們的,只能夠是一個無雨、無水、也無淚的清明。
縱目望去,滿眼都是陽光明媚;環顧四周,兩耳都是鶯歌燕啼。彩蝶兒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冷暖先知的鴨群們,在碧波上成雙成對。
昨日之日已去不可留,今日之日尚在不可棄;至愛親人已故難再聚,明日未來尚需努力去進取!
面對眼前的桃紅柳綠,何不換一種方式對先人告慰?面對一個個已經遠去了的熟悉身影,何必非要用沉痛去祭奠他們的魂靈?
讓笑臉在春風中綻放吧,讓心情在藍天白云下放飛;讓愿望能夠得以充分的憧憬,讓未來變得更加動人、美麗!
把對故人的緬懷與思念,用于對他們后人良好的撫育;把對前人的追憶,變換成對眼下光陰的珍惜。
為了完成前人未竟的事業,把前人的豐功偉績,作為我們繼往開來的動力;為明天投入更多的期冀,讓生命的色彩永不減退,讓歲月永遠綻放出奪目的光輝。為活在世間的人造福,為后代子孫開創美好的天地。倘若,用這種方式祭奠親人們的在天之靈,豈不比徒自憂傷更有意義?。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