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幸福
窗外寒風呼嘯、雪花紛飛,室內(nèi)春意盎然,暖意融融。母親在客廳看電視,妻子在廚房做飯,我陪著小兒子在陽臺看雪。兒子說:“爸爸,等雪下大了,我們出去堆雪人,打雪仗吧!”兒子一句話把我拉回了遙遠的過去。
四十年前,我正是小兒子的年齡。家在村西的山里,山里一共住著四五戶人家。每到下雪的時候,我們四五個孩子就在山地里追逐打鬧,在紛飛的雪花里高聲叫喊,仿佛整座山都是我們的領地。雪地里我們跑的滿頭大汗,渴了抓一把雪放嘴里,累了就順勢躺在雪地里,仰面朝天,張著嘴巴任由雪花落到臉上,飄進嘴里。玩耍的時候,不顧一切,等母親喊回家吃飯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棉鞋濕了,棉襖棉褲也濕了。那個年代一個冬天也就這一身棉衣,一雙棉鞋。回到家吃飯時,濕了的衣服就變的冰冰涼涼了。母親在一只自制的泥爐里,放上幾塊木柴,一邊給我們烘烤衣服,一邊數(shù)落著我們的不是。那時候的冬天除了玩雪、滑冰的時候不感覺冷,但雪地里一時的快樂總也抵不過冬天的寒。山里的冬天格外冷,屋檐下的冰掛會很粗很長,解凍的時候,就標志著春天快要來了,于是我們天天期待冰掛的消融。
參加工作后,我們家搬到了村里,取暖設施也由柴火爐、煤球爐變成了大鐵爐,冬天變得溫暖起來。屋檐下的冰掛,因為有了大鐵爐變細變短了。
成家后,我們在縣城買了房子,樓房內(nèi)鋪的是地暖,兒子整個冬天襪子都不會穿,光著腳丫滿屋跑。母親一開始很不適應,總說在城里住,沒個冬天的樣兒,熱的難受。我說:“那是你穿的太厚,現(xiàn)在室外零下3度,室內(nèi)20度,您還和在老家一樣棉襖棉褲的穿著,能不熱嗎?”母親笑笑,脫下棉襖棉褲,換上妻子買的保暖。母親用心給兒子縫制的棉襖棉褲總也穿不著。偶爾外出,大羽絨服一裹或者開車。對于生活在農(nóng)村60多年的母親來說,過冬怎能離得了棉襖棉褲?
現(xiàn)如今,老家的冬天也不再寒冷。國家實施鄉(xiāng)村振興,實行空調(diào)安裝補貼,老家都已安裝上了空調(diào)。無論是城里的冬天,還是老家的冬天,都變得溫暖如春。年過七十的母親在心疼我們把棉衣弄濕的時候,怎么也不會想到,今天沒有棉襖棉褲也一樣過冬。
“爸爸,雪下的好大了,我們出去玩會吧?”兒子穿上輕薄柔軟的羽絨服,跑出去了,一如當年的我。可妻子卻不會再像母親那樣擔心兒子弄濕棉衣,更不會再用泥爐子來烘烤。兒子趕上了一個幸福的時代,而經(jīng)歷時代變遷,生活無憂的我們,更加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偉大。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wǎng)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wǎng)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tài)、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yè)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xiāng)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