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列寧傳》有感
在上馬原課時,書本上和老師的講解中,更多的是關于馬克思、恩格斯這兩位偉人的。而列寧作為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領導者與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執政黨的創建者,他實現了將理論轉變為實踐的過程,因此我覺得了解這樣一位偉人也是必須的。《列寧傳》記錄了列寧從出生到晚年所領導與參與的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字里行間,正是對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寫實。對于這本書的閱讀接近尾聲,現在已經有一些感想與體會,接下來就是我的讀《列寧傳》有感:
在《列寧傳》第一部分的第七章,寫到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人民大眾進行的武裝起義。在起義的初始階段,本應在緊張規劃這一偉大斗爭,但此時中央委員會的工作開展卻是無精打采。遠在日內瓦的列寧注意到了這一點,他立即對中央委員會進行了一系列有關組織無產階級斗爭的工作指示,并調動其積極性。在圣彼得堡建立了一個戰斗委員會,但同樣,其工作開展的并不緊張,列寧看到后,也是對于這樣的空談武裝進行了斥責。此外,他還對如何組織戰斗隊伍與訓練戰斗隊伍進行了詳細的指導。俄歷10月7日,在莫斯科爆發了罷工,很快罷工現象蔓延了整個俄國。最后,沙皇政府被迫讓步,答應給人民以“自由”,至此,革命取得了第一次勝利。但是,就在第二天,沙皇政府開始了對革命者的迫害,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肆屠殺。而列寧及其布爾什維克們早就看穿了沙皇的緩兵之計,他們要爭取的是真正的自由。因此,列寧回到了俄國,開始在當地領導革命斗爭,并出版了《新生活報》,指明了該做什么。在一次會議上,列寧早早到達了會場,并與在場的人立即開始了交流,之后的演說也是讓當場的人們不由贊嘆。
可以看出,列寧作為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人,在黨內組織出現問題時,他及時發現并及時糾正,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并在人民群眾遭到迫害時,義無反顧的回到國內,主持革命,展現了其做事認真,不怕犧牲的品質。在他回國后,從他在會議開始前與人在角落交談的表現也可以看出,列寧是一個隨和的人,并不會因為職位的高低而擺架子。同一時期的孟什維克,沒有堅定的立場,一心想要改良,從中國改良派的教訓也能看出,改良主義是行不通的,兩者都不能改變各自國家的社會性質。而列寧在他領導革命的期間,他不僅堅守立場,還指出了俄國國家杜馬的偽人民性質,并且解釋了無產階級與農民的專政是對付剝削者、對付壓迫人民的少數人的多數人的專政,充分體現了其革命的信念與堅持。
提到列寧,就不得不提到十月革命,它揭開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標志著列寧主義戰勝了社會民主黨的思想。在《列寧傳》第二部分的第十五章就寫到了在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初期的建立情況。首先頒發了一系列法令,讓工人階級開始接管生產的道路。隨后便是清除了國內一再發表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右派。列寧從革命勝利后,便整天待在辦公室同工人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并認真研究他們的情緒,并告知大眾,“現在是你們自己管理國家”,真正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他還認識到了建立經濟制度的重要性,接連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并發表,提出人民群眾應該廣泛地進行競賽,進而讓人們的才華有用武之地。此外,列寧幾次在大會上推翻了孟什維克等人想要建立的代表資產階級的立憲制,并推崇民主政治。
從列寧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的一系列作為,可以看到他充分利用了馬克思主義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革命勝利后,列寧的辦公室不設限制,工人、農民都可以隨意進出,他深入了解民心,并為民著想。在群眾的意見中,找到如何建立蘇維埃政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列寧知曉在一個新的社會,經濟制度必須建立起來,而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他們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他鼓勵人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進行競賽,讓無產階級作為新的力量去管理國家經濟。最后,人民群眾作為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在革命過程中以及革命勝利后的政權建立過程中,列寧及其政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讓人民群眾作為社會革命的主力軍發揮了巨大作用。因此,在十月革命勝利后,歷史上首次國家政權交到了無產階級手中,給予了資本主義以沉重的打擊。
讀完《列寧傳》后,對于這位首次將社會主義由科學理論轉變為偉大實踐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見識到了他是如何利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推翻沙皇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在他的實踐過程中,其堅韌不拔、立場堅定的品質讓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只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才能取得勝利的果實。
作者:汪英杰 來源: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