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與真理的協奏曲
在靜謐的詩神之林,
詩人將情感的鮮花采下,
編織成詩韻的花束,
虔誠中將自己的真心吐露。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稱贊詩人——
上帝與人類之間的傳譯者。
中國南宋詩論家嚴羽則云:
“詩有別材”,“詩有別趣”。
詩人的任務不在描寫已然之事,而是
表現合于必然律與或然律的事物。
散文宜直說,詩擅用圖畫。
詩比歷史還要真實:
歷史只記載事實;
詩歌要表現公理。
中華《詩經》熔興、觀、群、怨為一爐;
古今中外,素負盛名的政治抒情詩
燃燒著真理的晶瑩火焰。
在藝術的圣殿里,詩歌是文學的
王冠上一顆最耀眼的寶珠。
在詩界的天空中,真實詩人
如燦爛群星,發出永恒的光芒。
在世界詩歌史上,真善美的“心聲”
一代一代地震撼著人類的魂靈。
偉大詩人歌德說:詩人把感受昭示世人,
在詩歌里總顯得豐富。
詩歌乃人類的精靈,其價值自然不讓于哲學
——詩自有“詩的真理”。
詩者內涵愈廣、容量愈大,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勝境無窮,勝義難盡。
“詩言志,歌永言”;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詩歌本屬于樂,遂分立,
詩樂聲律相切,而同一。
與詩人的“歌”邂逅,
期許高貴的樂音與爾同奏。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