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后才發現的寶藏
上個月的某個周末,我坐公交車去博物館排遣時間,途中看到窗外那些不太新的居民樓之間,有一個樣子特別懷舊的商店,叫“永安路百貨商場”,六十年代風格的海報和紅色大字的廣告牌,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這可能是家“寶藏商店”!于是返程時我特意在商場旁下了車,準備尋覓些好東西。
這里對比那些印象中叫作“商場”的地方,可小了不止一點半點,它僅僅是一個設在一樓的門市,主營是各種日用品,擺放得非常密集,看起來也很齊全,我目光細細地看過每一樣東西,最后買了一卷線、一小盒的清涼膏,和一件十幾塊錢的;晟溃竦昧藢氊愐粯拥刈叱鰜恚谡趾竺娴哪樳是笑著的。今天挺開心,倒不是因為這幾樣東西多難得,而是在習慣穿戴整齊去大超市買東西之后,又多了一個買平價小件日用品的選擇,那里的針頭線腦拆成單卷賣,面霜也都是我認識的國產品牌。
這年頭看到一個平價商場都跟找到童年回憶一樣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口罩后面的笑被自己的思緒打斷。這類商場在我的老家撫順非常容易找,而且規模要大很多:從小學上課用的田字格本、素描紙,到樣式很老的暖瓶、搪瓷缸,還有沒什么款式但保暖的棉褲棉襪……在那里,買一盒彩筆不用花幾十塊,買線也可以不一下子集齊所有顏色,只考慮當下需要什么就行了,因為商場一直在,貨物也一直有,要避免多買浪費。只是,這樣的商場我好像很久沒進去過了,我以前不喜歡狹窄的過道、昏暗的燈光和陌生人聊天的聲音,在老家的閑暇時刻,我更喜歡窩在原地玩游戲,因為覺得沒什么地方可逛的。如果帶著現在找“寶藏商店”的心態回去,那豈不是到了“購物天堂”?可既往回家的幾次,都是被接連不斷的飯局占滿,偶有空閑,就一邊無聊一邊焦慮地在家轉圈圈,想給家里添點啥吧,又啥都不缺;就這樣,我一直沒有對回家的時光有什么深刻的體驗,就是“我回來了我回去了”,像走過場一樣。
直到百貨商場的回憶被勾起,我才知道自己一直懷揣著遺憾,因為我很久沒有深刻地感受自己的家鄉了,那是我掛念的地方,也是我曾經待膩了的地方。我曾經對它失望,因為我找不到幾場展會也沒機會看到我感興趣的戲劇,我沒辦法嘗到其它地方的名小吃也沒辦法在周末臨時起意,坐著地鐵去郊區觀光;剛來北京時我是欣喜的,因為我來到了一個什么都有的地方;可沒想到兩年以后,我又開始尋找賣小商品的百貨商場,開始尋找游客稀少的河畔和水庫,我開始想念童年時各式各樣的雪糕和那些掛在商鋪門口帶熒光的編花繩,開始回憶起自己在大壩邊上玩滾鐵圈的情景,那時候覺得家附近的大壩很長很長,我可以每天來這里跑圈,一直一直地重復那些童年的游樂,可這些都在自己貼上“長大”標簽時就沒再重復過,只變為了倏然到訪的回憶,讓我時常發呆,像所有成年人一般感嘆“鄉愁”。
難怪那些懷舊風格的商店和游樂場所都會化身“網紅”,原來不管身在何處,都會有自己想念的東西。我沒辦法既要這些新鮮感,又抓住那些回憶不放手,只愿能從這次感悟開始,今后都認真生活,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