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歲月留痕
檐角的銅鈴被風搖得叮當響時,我正趴在老藤椅上翻一本泛黃的詩集。忽然有涼絲絲的東西落在手背,抬頭望見鉛灰色的云絮正漫過對面的屋頂,像誰抖開了浸過墨汁的棉絮。秋雨,就這么不聲不響地來了。
起初是細密的雨絲,斜斜地織著,把院角的芭蕉葉洗得發(fā)亮。葉片上的脈絡在雨霧里愈發(fā)清晰,像老人手背暴起的青筋,藏著數(shù)不清的故事。祖母總說秋雨是有記性的,它記得春時的花信,夏時的蟬鳴,到了這收獲的時節(jié),便要一樁樁、一件件都清點清楚。她坐在窗邊納鞋底,銀針穿過厚厚的棉布,發(fā)出輕微的"嗤"聲,與雨打芭蕉的"沙沙"聲疊在一起,竟生出幾分歲月靜好的意味。
雨漸漸大了些,敲在玻璃窗上噼啪作響。樓下的梧桐樹抖落了最后幾片枯葉,濕漉漉的路面映著商鋪的霓虹,像打翻了的調色盤。我想起小時候總愛踩水洼,母親撐著油紙傘追在身后,傘沿滴落的水珠打濕她的鬢角。那時不懂為何她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只覺得濺起的水花里藏著整個秋天的快樂。如今望著鏡中漸深的眼紋,才驚覺那些被秋雨浸潤的時光,早已悄悄在身上刻下了年輪。
暮色四合時,雨勢漸歇。推開窗,一股混著泥土與桂花香的氣息涌進來。鄰家的屋檐下,幾只麻雀正啄食著被雨水打落的桂花,抖著濕漉漉的羽毛嘰嘰喳喳。遠處的山巒籠在朦朧的水汽里,像水墨畫中暈開的淡墨。忽然明白,秋雨從不是蕭瑟的注腳,它更像自然的耳語,提醒我們在匆匆趕路時,別忘了停下來看看落葉如何歸根,果實如何飽滿。
書桌上的茶盞還冒著熱氣,茶湯里浮沉著幾片桂花。想起古人說"留得殘荷聽雨聲",原來最動人的景致,從不在濃墨重彩處,而在這雨打殘荷、風搖桂樹的細微里。就像這秋雨,不似夏雨的熱烈,不如春雨的纏綿,卻用它獨有的清冷與溫柔,教會我們在沉淀中懂得珍惜——珍惜每一片落葉的從容,珍惜每一縷茶香的溫潤,珍惜歲月里那些看似平淡,卻足以溫暖一生的瞬間。
夜?jié)u深,雨已停了。月光從云隙里漏下來,在地面的水洼里碎成一片銀輝。這秋夜的靜謐里,仿佛還能聽見雨絲劃過空氣的輕響,那是時光走過的聲音,溫柔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