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破繭殼,照見心火
林夏的指尖深深掐進劇本紙頁,舞臺側幕的陰影里,陳默的斥聲又一次炸響:“你演的不是困在繭里的蝶,是塊木頭!”
第三次試鏡失敗了。為《蝶變》主角競爭了三個月,這個從大一開始就泡在話劇社的姑娘,連配角名單都沒擠進去。鏡子里的臉蒼白如紙,她摸了摸喉頭 —— 那里還卡著試鏡時忘詞的顫抖。
逃也似的躲進舊道具室,林夏撞上落灰的木箱。一本牛皮筆記本滑出來,泛黃紙頁上洇著水痕:“1998 年冬,我把《雷雨》的四鳳演成了木偶……” 最后一頁夾著劇照:穿藍布衫的女孩在聚光燈下笑出淚,眼角的光比燈還亮。
“姑娘,這是前社長的本子。” 掃地的李阿姨不知何時立在身后,“她現在可是省話劇院的臺柱呢。” 林夏望著照片里的眼神,突然想起初看《蝴蝶夫人》時,女主角訣別時顫抖的肩 —— 那不是表演,是把靈魂剜出來給人看。
此后的櫻花道、食堂窗口、圖書館頂樓,多了個奇怪的身影:林夏數落英的姿態,學揉面的力道,甚至對著風練習呼吸的頻率。再試鏡時,陳默的鉛筆猛地頓在劇本上:“你剛才發抖的手,讓我看到了繭里的掙扎。”
首演夜,聚光燈切開黑暗的瞬間,林夏恍惚真被裝進了繭殼 —— 窒息、恐懼,還有破土前的灼熱。當她喊出 “我要看見光” 時,喉間迸發的不是臺詞,是壓抑三年的渴望。臺下掌聲雷動,她看見李阿姨抹著眼角,而牛皮本里的姑娘,分明和自己重疊。
謝幕時,林夏摸到口袋里的筆記本,新添的字跡洇開:困住蝴蝶的從不是繭,是不敢掙破的念頭。舞臺的光漫過她的臉,照見心底跳動的火 —— 原來最動人的表演,是和角色一起完成一場蛻變。
作者:王蕾 程路文 來源:安徽中醫藥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