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責任與抉擇
初讀《包法利夫人》,我仿佛透過19世紀法國的迷霧,窺見了人性深處的欲望與掙扎。這部福樓拜筆下的經典,以冷峻的筆觸勾勒出愛瑪·包法利——一個被浪漫幻想吞噬的悲劇靈魂。
愛瑪出身農家,卻在修道院的熏陶中種下了對奢華愛情的執念。她嫁給平庸的鄉村醫生夏爾,本可安于平淡,卻因一次上流社會的舞會,點燃了對虛榮的渴求。她沉溺于奢侈品與婚外情,用高利貸堆砌虛幻的幸福,最終在債務與背叛中服毒自盡。她的悲劇,是理想主義與現實碰撞的必然,也是個體欲望與社會規訓沖突的縮影。
書中最令我震撼的,是福樓拜對人性弱點的精準剖析。愛瑪的虛榮、夏爾的懦弱、羅道爾夫的薄情,無一不是對人性陰暗面的深刻揭露。夏爾對愛瑪的包容與愛,反襯出愛瑪的自私與冷漠,讓人不禁思考:當愛情淪為自我欲望的投射,婚姻是否早已成為枷鎖?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對未來的憧憬、對現實的逃避。愛瑪的故事警示我們: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追逐虛幻的浪漫,而在于直面生活的平淡,在責任與欲望間找到平衡。
作者:裴文慧 來源:個人創作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間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學生視角,結合線上瀏覽的新生動態、學長職場分享,以及與學長學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結束、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的輪回場
- 07-22
- 金桂里的中國紅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雖秋來無聲,但秋韻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蔭濃綠已染上的點點金黃,是溫和而綿長的絲絲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標
- 這是一篇關于童年時家鄉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