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至25日,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鄉村振興調研團”在隊長周澤政的帶領下,前往浙江省義烏市后宅街道李祖村,開展以“追隨總書記步伐,探訪‘千萬工程’典型示范村”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隊員林鑫鑫、葉雅萍深入村落,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參與文化活動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李祖村在“千萬工程”引領下的發展變遷,用青春視角解碼鄉村振興的“李祖經驗”。
實踐團隊首先走訪了李祖村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展板、紀錄片及工作人員講解,系統了解了李祖村從“水牛角村”到“國際創客村”的蝶變歷程。作為浙江“千萬工程”的典型代表,李祖村依托環境整治、創客引育、文旅融合三大路徑,累計吸引265名農創客入駐,落地71個產業項目,2023年村集體收入達356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萬元。隊員們沿著總書記2023年考察路線,參觀了“共富市集”“創客工坊”“有禮的祖兒”品牌館,直觀感受“環境美”向“產業美”“生活美”的轉化邏輯。


恰逢李祖村舉辦年度村晚,團隊成員與村民共同觀看了非遺竹編展示、創客手作市集、鄉村音樂會等特色節目。舞臺上,返鄉創業青年朱佳麗以一首《NEWBOY》點燃了現場氛圍;運營公司工作人員以時尚走秀的方式向線上云村民展示著“有禮的祖兒”IP文創;臺下村民與創客互動頻繁,展現出“新老村民一家親”的共富圖景。“村里的變化太大了,現在不僅環境好,年輕人多了,連我們老人也能通過手工活在家門口賺錢。”72歲的村民李奶奶拉著隊員的手感慨道。

為挖掘李祖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團隊針對基層干部、運營公司和返鄉創客開展深度訪談,累計收集訪談記錄近100份,形成3萬余字調研報告。在后宅街道人大代表、李祖村原村主任方義民的講述中,隊員們了解到“千萬工程”實施初期,村兩委如何通過“三改一拆”“水系治理”等攻堅行動改善村容村貌,又如何通過“新村民計劃”“有禮分”治理體系將創客納入鄉村治理,實現“治理美”與“發展美”的雙向促進。
浙江鄉遇文旅CEO金子靖分享了職業經理人團隊在李祖村的運營實踐:“我們引入‘整村運營’模式,整合村集體、創客、資本三方資源,打造‘有禮的祖兒’文創IP,策劃大地藝術節、鄉村研學等活動,去年吸引游客超20萬人次。”而作為返鄉創客代表,方天寧的創業故事更讓隊員們深受觸動:這位曾在北京百度工作的“90后”放棄高薪,回鄉創立佩弦香堂,帶領30余位村民參與香品制作,年銷售額突破200萬元,成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生動注腳。
在為期10天的實踐中,團隊不僅用腳步丈量鄉村變化,更以專業視角梳理李祖村在人才引育、業態創新、文化賦能等方面的經驗。調研報告聚焦“創客經濟+非遺傳承+數字營銷”融合模式,提出“構建鄉村創業生態系統”“深化‘新老村民’共富機制”等建議。
“大學生用年輕人的視角記錄鄉村、傳播鄉村,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方天寧在與團隊交流時表示,希望更多青年關注鄉村、扎根鄉村,成為“千萬工程”的參與者、見證者。據悉,實踐團隊后續將通過短視頻、公眾號等平臺推出“李祖村振興故事”系列報道,用新媒體力量助力鄉村品牌傳播。
從“環境整治”到“產業振興”,從“單打獨斗”到“共創共富”,李祖村的實踐印證了“千萬工程”“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強大生命力。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學子的此次實踐,既是對總書記“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重要指示的響應,更是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生動實踐。未來,他們將繼續以專業知識賦能鄉村發展,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光芒。

作者:周澤政 林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