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生深入了解煤礦產業智能化發展現狀、走入國家戰略前沿、探討傳統行業破局新聲、厚植紅色家國情懷,7月22日至24日,軟件學院“聚焦能化產業發展,展現青年作為”暑期社會實踐團應榆林團市委邀請,赴陜西小保當礦業有限公司深入調研煤炭資源高效利用、數字化與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內容。本次活動由軟件學院輔導員陳璐帶隊,來自軟件、航天、動能等多個學院的學生線下參與。
探秘綠色園區,感知智慧礦山新貌
7月22日晨曦微露,實踐團一行步入環境秀美的小保當礦業園區,開啟為期三天的實踐之旅。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隊員們首先參觀了企業四季展廳與精細化展廳,系統了解企業在安全生產標準化、智能化礦井建設、智慧園區治理、人才梯隊培育及綠色低碳發展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從井下開采的智能裝備到園區循環經濟的生態鏈,一幅幅科技賦能傳統礦山的生動圖景,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黑色黃金”產業煥發的綠色生機。

作為實踐的重頭戲,智慧調度指揮中心的參觀讓隊員們直觀觸摸到礦山智能化的核心。這里猶如礦區的“神經中樞”,調度人員通過鼠標與搖桿,即可實現井下“采、掘、機、運、通”全系統的智能管控,將傳統煤礦“人拉肩扛”的作業場景升級為“遠程操控、無人值守”的現代化模式。隊員們親身體驗操作平臺,在調度員指導下學習系統邏輯,切實體會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能源領域的具象化實踐。
實踐首日的最后一站是智能安培中心。護盾式智能掘進機器人的精準作業模型、5G+智慧礦區無人駕駛應急控制系統的實時響應演示、“千眼”視頻監控系統的全域覆蓋功能,讓隊員們沉浸式感受技術創新如何破解礦山安全與效率的雙重命題,對智慧礦山的技術架構與應用場景形成立體認知。
播撒空天夢想,聆聽強國少年新聲
7月23日上午,實踐團將目光投向“未來力量”,為礦區少年兒童帶來“中國火箭與航天”與“飛天之翼”兩場主題科普講座。隊員們以趣味實驗解析火箭推進原理,用航天故事串聯家國情懷,通過互動問答點燃孩子們對宇宙探索的熱情。“為什么火箭能飛到月球?”“我們能在火星上挖煤嗎?”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提問中,折射出對科學的向往與對祖國的自豪。講座尾聲,小朋友們在隊員們的帶領下共同折起紙飛機,跟隨著隊員們學習能讓紙飛機飛得更遠的方法。數十只承載著“航天夢”“強國夢”的紙飛機齊飛,既是少年理想的放飛,更是科技報國精神的代際傳承。

以籃球賽為媒,共筑校企友誼之橋
7月23日下午,一場酣暢淋漓的籃球友誼賽在礦區球場展開。實踐隊員與企業員工以球會友,賽場上“球不落地、拼搏不止”的勁頭,場下擊掌鼓勁的默契,不僅拉近了校企距離,更展現了青年學子與產業工人同頻共振的奮斗姿態。這場友誼賽超越了競技本身,成為校企深化交流、凝聚發展合力的生動注腳,為后續深度合作、共同解決智能化設備建設與維護埋下伏筆。

對話技術主管,探尋產業破局之策
7月24日,實踐隊員代表與小保當礦業運行維護、機電等核心部門技術主管展開深度座談。圍繞傳統煤礦智能化轉型痛點、新型裝備迭代應用、全流程管理體系構建及綠色礦山建設瓶頸等議題,技術主管們詳解企業如何以“制度+技術”雙輪驅動保障生產安全與效率——從軟件系統7*24小時運維機制到硬件設備國產化替代實踐,從能耗監測數字孿生模型到碳排放管控智能算法,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產業轉型的復雜性與系統性。

“智能化不是簡單的設備替換,而是生產邏輯的重構。”一位技術主管的分享引發隊員共鳴,大家結合專業所長,就“AI預測性維護算法優化”等提出思考,將課堂知識與產業實踐深度對接,為探尋傳統礦山智能化轉型路徑積累了第一手素材。
三天的實踐雖短,卻讓隊員們對能源產業的認知實現從“黑粗重”到“高精尖”的轉變。未來,實踐團將持續追蹤陜北煤礦智能化建設進程,以所學所長助力能化產業數字化轉型,讓青春力量融入國家能源革命浪潮,在服務“雙碳”戰略與能源安全的征程中,書寫新時代青年的擔當答卷。

文案:王智鐸 晏帥 胡鑫宇 吳奕瑋 毛春博
圖片:西北工業大學赴榆林“聚焦能化產業發展,展現青年作為”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