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支教團隊赴郎溪十字鎮開展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
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2025年7月10日至15日,合肥工業大學“青衿逐夢赴山海,薪火相傳潤童心”支教團隊一行10人,走進安徽省郎溪縣十字鎮兒童服務站,為當地20名留守兒童開展了為期5天的暑期“三下鄉”支教志愿服務活動。團隊圍繞多元主題,精心設計課程內容,用知識與愛心點亮童心,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圖1 支教團隊出征儀式
在傳統文化課堂上,支教隊員魯賢瑞身著傳統襦裙翩然起舞,廣袖翻飛如蝶翼,優雅的舞姿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有的孩子忍不住伸手想摸,卻又害羞地縮回了手,臉上寫滿了好奇與向往。在隨后的國風大典視頻展示環節,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屏幕中精美的傳統服飾與紋樣,金縷銀線、錦繡華章令他們驚嘆連連,不時發出“哇”的輕呼聲,仿佛穿越千年,親身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圖2 隊員魯賢瑞講解漢服知識
在化學實驗課堂上,孩子們化身“小小科學家”,在動手實踐中探索科學的奧秘。實驗桌上,燒杯中的玉米淀粉堆成“雪山”,小朋友在隊員姚良宇的幫助下緩緩加水,引導孩子們觀察非牛頓流體的神奇變化。大家圍坐在桌邊,反復戳動流體,驚嘆于它神奇的性質。在“海底火山”實驗中,當泡騰片被放入水中,絢麗的氣泡緩緩上升,模擬出火山噴發的奇觀,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著燒杯,發出陣陣驚嘆。“老師,巖漿真的會吃掉海底的動物嗎?”“下面的水為什么不會噴出來呢?”一個個問題展現出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隊員們一一為他們耐心解答,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主動思考。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隊員們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也引導他們學會觀察、敢于提問,在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的種子。

圖3 課堂上孩子們積極回答問題
周一清晨的操場上,五星紅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孩子們整齊列隊,稚嫩童聲唱響莊嚴國歌。晨風輕拂,紅旗在藍天下輕輕飄揚,孩子們揮舞著手中鮮紅的小國旗,臉上的國旗貼紙閃閃發光,眼神中透著堅定與自豪。“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稚嫩卻堅定的聲音,飽含著孩子們對祖國最真摯的熱愛,也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在隨后的愛國教育課堂上,孩子們沉浸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隊員們通過多樣的形式,講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并鼓勵他們將這份愛國情懷融入日常生活,從小事做起,爭做有責任感、有擔當的新時代少年。

圖4 升旗儀式
除了上述的愛國教育、傳統文化及化學實驗課程外,支教團隊還結合鄉村兒童的成長需求,設計了涵蓋科普拓展、素養培育等多個領域的豐富課程,如“天文小科普”、“每日安全講堂”、“機械小課堂”等,全方位助力孩子們的綜合發展。這些課程看似簡單,卻悄悄在孩子們心里播下了多元成長的種子,不僅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也在溝通能力、團隊意識等方面給予了引導,讓鄉村的孩子們在知識學習之外,更能收獲綜合素質的提升,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快樂成長。
離別那天,隊員與孩子們在教室里舉行了一場簡短卻意義深遠的告別儀式。孩子們站得筆直,臉上帶著不舍與感激,向隊員們深深鞠躬致謝,隊員們也彎下腰,鄭重回禮,眼中閃爍著溫柔的光。“老師,謝謝您!”這場儀式不僅是告別,更是一種承諾與傳承,它讓孩子們懂得感恩與尊重,也讓隊員們更加堅定了支教的初心。正如隊長張明鑫所說:“我們來時帶著知識與希望,離開時留下了一顆顆純真溫暖的心。”

圖5 孩子們行拜師禮
此次支教活動不僅為鄉村兒童帶去了知識與關愛,也鍛煉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了服務社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支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對話,是雙向奔赴的成長與感動。合肥工業大學青年學子將繼續深入基層、服務鄉村,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光彩。(梅啟夢 張明鑫 魯賢瑞 魏永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