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湖北醫藥學院1984屆校友魏國圣的全科堅守
在漢川市人民醫院的診室里,身著白大褂的魏醫生看完門診最后一位病人。這位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鄖陽醫學院(現湖北醫藥學院)的老校友,已在此扎根基層醫療一線近四十個春秋。他的職業生涯,恰是中國基層醫療從薄弱到振興的縮影,更見證了"健康中國"戰略在社區土壤中生根發芽的壯闊歷程。

初心如磐:從"湖醫"學子到健康"守門人"
"那時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就是全部家當,但老師們說'醫者仁心比設備更重要'。"談及母校湖北醫藥學院的求學歲月,魏醫生眼中泛起光彩。1980年代初的醫學教育條件艱苦,卻塑造了他扎實的臨床基本功和"到群眾最需要處去"的信念。畢業后,他放棄大城市醫院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基層衛生院,成為居民口中"啥病都能看"的"萬金油"醫生。
破浪前行:親歷基層醫療的時代蝶變
從騎著自行車出診的赤腳醫生時代,到如今配備數字化健康管理系統的醫院,魏醫生親歷了基層醫療的滄桑巨變。"過去看感冒發燒是主業,現在要管高血壓糖尿病隨訪、做家庭醫生簽約、搞健康宣教。"他翻出泛黃的出診記錄本與電腦里的電子檔案對比,"全科醫生早不是'開藥大夫',我們是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家,這才是'健康中國'的根基!"
直面挑戰:在變革中探尋破局之道

面對當前基層醫療的挑戰,魏醫生直言不諱:"人才短缺仍是最大痛點。"他算了一筆賬:社區醫院年接診量超3萬人次,但全科醫生僅6名。盡管國家通過醫聯體輸送三甲專家、AI輔助診斷系統提升效率,他仍期待更實質性的突破:"要讓年輕人愿意來、留得住,需在待遇、職業發展上給足空間。"
薪火相傳:給青年醫者的時代答卷
當被問及對臨床醫學專業學弟妹的寄語,這位鬢角染霜的老校友語氣鏗鏘:"記住三句話——醫術是根,仁心是魂,百姓需求是方向!"他特別強調全科醫學的廣闊前景:"慢性病管理、老齡化服務、社區康復...哪里不需要全科?在'健康中國'的藍圖里,基層就是青年人的主戰場!"
漫漫白衣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無數如魏醫生般的基層健康"守門人",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社區小巷書寫著"大醫精誠"的時代注腳。 (通訊員:劉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