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接力,奔赴社區傳史途
2025年暑期,北京城市學院“青衿赤脈”暑期社會實踐團踏上特殊征程,走進朝陽區社區,圍繞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開展系列活動。實踐團成員以青春之姿,穿梭于社區街巷,用知識宣講、互動體驗等方式,帶領青少年回溯歷史、感悟初心,為社區愛國教育注入青春動能,在銘記歷史中凝聚奮進力量。

深耕歷史,打磨“傳史”工具箱
為讓反法西斯歷史宣講入腦入心,實踐團早在出發前便開啟“充電”模式。團隊成員廣泛查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等權威資料,梳理反法西斯勝利關鍵節點、中國戰場卓越貢獻,提煉“從局部抗戰到全面勝利”“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協作”等核心內容。課件采用了大量的問答形式,如屏幕前的畫面扔你聯想到了哪些精神? 什么是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基因與踐行使命擔當之間有什么關系?讓歷史講述更具在貼近性。
朝陽行:在多元場景,播撒歷史火種
社區課堂:讓歷史“活”在少年心中
朝陽區白鹿社區活動室里,實踐團首場“反法西斯小課堂”開講。成員張同學“如果看到有人欺負霸凌同學你該怎么做”為引,帶領孩子們走進抗戰的故事,一位小女孩舉手回答:我會先保證自己的安全,之后想辦法制止。大聲喊“住手”,如果周圍有老師,我會馬上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處理。要是情況比較緊急,我也會拉著被霸凌的同學一起離開,然后再找機會向老師反映。總之不會袖手旁觀,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同學。

時間軸播放時,“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諾曼底登陸”等事件隨進度條推進依次呈現,實踐團成員激情講解:“看這里,中國戰場拖住了日軍60%以上兵力,為世界反法西斯勝利爭取了關鍵時間!” 到了互動環節,“密碼破譯”游戲瞬間點燃熱情——孩子們分組破解“戰役指令密碼”,在“破譯成功”的歡呼中,記住了“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等關鍵知識。

少年之智 踐于日常:在生活中傳承革命精神
在校園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具體行為傳承紅色基因?面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我們應該如何踐行使命擔當,弘揚紅色精神?實踐團呼吁
一是發揚艱苦奮斗作風:在學習和生活中拒絕鋪張浪費,踐行勤儉節約;面對學習困難時,以“長征精神”激勵自己刻苦鉆研。
二是傳遞互助奉獻力量:主動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參加校園志愿服務,如圖書整理、環保活動,用實際行動詮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三是參與社會公益實踐:利用假期加入社區志愿服務隊,參與助老扶弱、文明宣傳等活動;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用“雷鋒精神”傳遞溫暖。
四是糾正身邊不良行為:發現校園或社會中的不文明現象,如插隊、破壞公物,主動勸阻;遇到欺凌事件,及時向老師、家長或相關部門反映,守護公平正義。
